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却逆势上扬,“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462.3亿美元,执行额175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0.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404.1亿美元,执行额105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9.2%,带动服务出口提升3.8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超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2021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吗?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伟表示,具体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等。
2020成绩单亮眼
“2020年,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展现了强劲发展韧性与活力,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一亮眼成绩单也是'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西林如是说。
在李西林看来,这一成绩:一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发生后,中国率先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稳外贸稳外资等政策措施,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及时出台工作举措,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帮扶企业稳业务拓市场,为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复苏、逆势增长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彰显了数字服务固有弹性优势。面对疫情,服务外包发挥了数字服务的零接触、跨时空、敏捷性、普惠性优势,通过灵活用工、在线协同、共享资源等方式,更快速地作出了应对,更好地保障了业务及时、按质、稳定交付,成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三是彰显了新型产业生态优势。服务外包领域创新创业活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5万多家内外资企业同台竞技,累计获得2万多项国际国内资质认证,在深耕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固定客户和商签长期合约中日益增强了客户黏性,服务外包不仅是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价值共创、战略共赢的新途。
对此,郑伟也有同感,他说,我国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代表的传统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比较优势,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服务和价值链两端的研发、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我国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业务增长较快,一部分是因为各国“抗疫”导致相关需求增大,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数字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业务离岸执行额490.9亿元,同比增长41%;知识密集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业务离岸执行额488.1亿元,同比增长25%。
2021迸发新生机
2021年,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服务外包将何去何从?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加快推进落实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政策举措,立足新起点谋划推动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积极贡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李西林认为,应主要聚焦五个方向:一是数字化转型将加快推进,二是在岸业务市场潜力将加快释放,三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四是服务外包发展综合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五是国际市场多元化将进一步拓展。
“新阶段,要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在畅通双循环中的'黏合剂'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奋力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李西林补充道。
郑伟也从行业、市场、区域三个角度预测了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走势。
他表示,从行业看,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ITO业务仍将是我国服务外包主力军,BPO、KPO所占比重将继续提升,数字技术、生物医药、测试研发等产业将加速发展。
从市场看,虽我国承接欧美市场业务有所复苏,但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欧美国家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动,我国与东盟、东北亚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
从区域看,服务外包区域发展将更趋均衡,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仍将保持发展优势,京津冀、中西部、东北地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此外,海南在自由贸易港利好政策带动下或将继续高光表现。(孟妮)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