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企创造更好发展环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15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了党和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态度,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要把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需要有改革的精神,突破既得利益的束缚,让民营企业能够顺畅地得到改革红利。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这是近几年市场呼声最高的一个要求,国务院也多次提出了减税降费的措施,但企业仍然感到税费过重。其中的问题固然有原来的减税幅度过小,对于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能够得到的利益几乎微不足道,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企业“婆婆”太多,每个部门都可以有理由向企业伸手,甚至出现了一边在减税一边又在加税的情况。因此,要达到减税降费的积极效果,最主要的是要实行精兵简政,为政府大幅度减税创造必要的条件。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完成市场化的情况下,推进缓慢。以前曾经寄希望于用建立民营银行来保障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民营银行本身力量薄弱,无法挑起大量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这副担子,再加上其放贷利息较高,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不下来。这就要求国有银行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它们作为国有银行应该承担的义务。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一个已经说了多年的话题,但问题依然存在,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已经许可的投资领域,仍然需要面对种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难以和国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里面的深层次问题是国资国企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国资国企应该专注于国家指定的非竞争性行业,将竞争性行业让给更多的民营企业,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待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要进一步明晰国资国企的市场定位,为民营经济腾出足够的市场空间。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一些政策之所以不能落实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部门之间会出现利益扯皮,最终导致上面提的要求出现悬空和扭曲,要改变这种状况,同样需要改革的推进。在中央的机构改革完成以后,目前省级和更下级的机构改革已经铺开,在这种改革中要切实地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特别是经济口的机构应该尽可能压缩,使一些改革政策能够一通到底,不再在政府部门之间打转而造成能量空耗。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同样涉及更广泛的改革深化。这几年揭露出来的一批腐败官员,大多是利用对企业的管理权谋取私利,反映出的是政商关系的混乱。这几年随着反腐的推进,那种利用权力向企业伸手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但又出现了消极应对的状况,一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不理不睬,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受侵犯也不闻不问。作为政府来说,更主要的是向市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前几年曾经推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应该继续大力推进,让每一个企业不必与政府“套近乎”就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公平地得到市场资源,拓展自己能够拓展的市场。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可以让企业家真正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企业经营。企业之间经常会发生股权交易,特别是在推进混改的时候,还会发生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交易规则的阳光化就显得特别重要,既不能像以往那样出现贱卖国有企业的情况,也不能以“保护国有资产”为名随便侵犯、剥夺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权。面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出现的经济纠纷,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恪守中立原则,不能随便干预市场交易和司法处理,更不能把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当作经济犯罪来施以惩罚。(周俊生)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民企“走出去”仍待破除政策藩篱

    民企“走出去”仍待破除政策藩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17-12-18
  • 破解民企发展难题须加大改革力度

    破解民企发展难题须加大改革力度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我们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遭遇了一定困难。
    2018-09-28
  • “三角形支撑框架”重在为民企纾困

    “三角形支撑框架”重在为民企纾困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日召开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提出,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2018-10-29
  • 打开优质民企进入铁路核心层的大门

    打开优质民企进入铁路核心层的大门

    引进民营资本参与铁路投资不仅能有效缓解铁路建设增量资金需求的市场压力,更能推进多元化的铁路投融资体制变革进程。铁路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吸收民间资本不应仅停留在分公司层面,而应让优质民企进入核心层,赋予...
    2018-11-1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