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中美经贸磋商首轮接触日前在北京结束。从会后发表的简短新闻稿可以看出,磋商的结果跟预期差不多。达成协议没那么简单、容易,需要彼此多一些诚意,多一份耐心。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双方谈得应该很艰难,以各自表达立场为主,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当然,双方在交换意见中也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同时,双方也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坐下来谈是好的开始。经贸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双方坐下来就其中的症结进行仔细的分析讨论,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就会出现“误诊”和误判,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延误“病情”,预后风险较大。由此,药下得越猛后果可能就越严重,这是双方都要认识到的问题。不听对方意见而预设立场,就会是各说各话、“对牛弹琴”,不但无法扩大共识,还会加大矛盾和分歧,那样就背离了谈判磋商的初衷。
中方的态度始终是,谈我们欢迎,并以十分的诚意来对待。我方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领衔的团队参与磋商,就可以看出我方的重视。而在两三个月之前,同样是派出刘鹤赴美访问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我方开诚布公地把事实摆出来,从双方角度认真分析经贸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反复明确提出不以追求顺差为目的,希望扩大自美进口。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同样体现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中方始终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为彼此贸易发展创造条件,尤其是在自美服务贸易方面,就存在巨额逆差。但是,从进口的角度看,美方的大宗商品多集中在农产品等方面,高科技产品却始终对我方设限,从而无法扩大进口的质量,也就无法缩小对美贸易顺差。
从本质上说,经贸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供需双方相互满足。中国目前的产品门类齐全,质优价廉,美方市场需求大,在市场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政府无法人为干预,为减少顺差而让某些商品不出口美国。如果这样做,反而是扭曲贸易的做法,违背市场规律和公平精神。如果美国经济结构不做调整,即便不从中国进口,也得需要从其他市场进口,只是将贸易逆差转移到其他经济体和贸易伙伴而已。因此,如果只盯贸易逆差和顺差,就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源,对中国也是不公平的。
从美方来说,组豪华团队来华磋商,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这次谈判充分重视的表现,希望拿到谈判成果回去。但是,欲速则不达。双方的经贸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寄希望于一两天谈判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不现实。急躁不能解决问题,足够的诚意和善意是达成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不得不说,这次美方谈判前后的举动有些让人疑惑不解。有意通过媒体“泄露”美方的谈判的底牌,是有明显向中方施压的意味。尤其是,各条措辞强硬,要求中方“必须如何”“不得如何”,以及在某个时间节点要做到什么,等等。这种盛气凌人的口吻,不是一个平等谈判的姿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难以接受。中方明确表示,不会拿核心利益和原则做交易。谈判磋商,就是相互倾听,彼此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协议方案。而一方要价,超出另一方的底线,无论如何是无法达成一致的,结果必然是徒劳,无功而返。
我们要看到,美方的强硬,一是跟特朗普的商人背景有关,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只有得利不付出更好;二是从谈判手法来看,他们通过媒体曝光谈判文件来施压,希望在舆论氛围和气势上占据上风。同时,也是通过这一行为做给国内看,表明政府在美中谈判上的立场如何强硬,如何保护选民利益,如何兑现让“美国优先”的承诺。
其实,这一招法在当年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中,美方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决定把美方的要价清单放在白宫网站上,以期给中方制造巨大被动与国内混乱类似。她的这一极端行动,确实成了改变美国舆论的拐点。这是谈判技巧的需要,更是国内大选的需要。目前,我们经历的这场贸易谈判与当年的入世谈判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我们要想足困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守住底线和红线。当然,只要不突破底线、不踩红线,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置,以利益换利益,争取实现互利共赢。(记者 朱菲娜)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