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想要扩大市场份额,价格战是最管用的手段。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靠价格战扩大美国的竞争力,要把企业税从35%降到20%,这招用得还是挺狠的。
关于美国减税政策产生的影响,无非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其他所有国家都不跟进,只有美国一家玩。美国对于企业和资本的吸引力大增,这样很多企业去美国投资,结果是美国就业和税源迅速增加,新创造的税收大于因减税造成的赤字,特朗普大功告成。同时,因为美国对于企业的总容量有限,其他国家流入美国的企业和资本都不会太多,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另一种可能性是所有国家都同步跟进,降税幅度和比例都相等。当同类商品都打价格战时,总的销量会有所增加,但每家所占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大的波动。也就是说,企业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会维持在原来的平衡状态,但在一些国家内部,会因为降税增加企业的投资热情,并由此扩大市场。
上面这两种可能都只是假设,事实上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最大的可能性是一部分国家积极跟进,扩大了价格战的范围;另一部分国家没有降价空间,一降价就会亏损,只能硬挺着,降价是死,不降价也是死。
国际竞争中的税收价格战到底有多厉害,现在还不能评价,但主要经济体中的大部分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特朗普税改刚刚获得通过,日本就宣布计划把企业税降到20%左右,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也都着手减税。在此之前,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国都已经有相应的减税计划,德国预期每年减税150亿欧元;英国计划到2020年将企业所得税降低到17%;爱尔兰早已将企业所得税调整到12.5%。一场减税风暴即将席卷全球。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不是减不减税的问题,而是怎么减的问题,是在保守、激进、折中三个路径中选择哪个的问题。
如果中国的减税策略过于保守,导致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明显的成本落差,资本会表现出强烈的外流冲动。首先受到美国税改诱惑的应当是外资企业,在全球寻找成本洼地的本能,会让外资企业最先产生摇摆。同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可能因此加快对外投资,到境外谋求发展。如果优质企业加速外流,留在中国的更多是弱小的企业,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素质。
同时,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下降,一些原来竞争优势就不明显的产品将失去市场。不但产品出口规模会减少,国内市场也将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侵蚀。不只是进出口企业会受到直接的影响,随着传导效应逐级扩大,会使整个经济受到影响,中国企业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如果采取更为激进的减税策略,短时间内财政收入的大幅度缩减,中国或将面临无钱可花的尴尬局面。2016年,中国的财政赤字达2.18万亿,已经达到欧盟的财政风险警戒线。在中国的公共预算支出中,重点民生支出、政府行政开支、基础建设开支三大板块占到一般预算内支出的80%。在三大板块中,最有可能压缩的就是基本建设开支。在中国经济对投资依赖严重的情况下,基本建设项目的缩减,就意味着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所承受的压力势必更大。
美国税改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外部动力,倒逼中国的经济改革,这是其最大的利好。温情式的改革基本走到了尽头,只有被逼到不改不行的绝境,决策层才会痛下狠心铲除各种阻力,不惜以承担更大的阶段性痛苦的代价,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要降低中国经济的运行成本,首当其冲就应当裁减行政人员,缩减行政支出。行政体系庞大,不仅是当期支付的成本高,未来要支付的养老成本会更高。特别是削减行政成本中不合理的部分,不仅会减少庞大的行政体系开支,也意味着给中国经济松绑。
如果税收大幅度减免,最直接的效应是税负公平,在税收降低以后,偷漏税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合规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应扩大,优胜劣汰的机制才会形成。同时,由于企业偷漏税意愿的降低,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税收领域的寻租现象也会减少,整个企业运行生态都会变得更加良性。
税收减少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政府部门无钱可花,各种政府补贴项目会相应缩减或取消。取消补贴,市场机制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政府投资项目大幅度减少,会为民间资本腾出发展空间,民营经济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政府投资的减少在一定阶段内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但市场机制的恢复会创造出强大的能量和动力,让中国经济充满后劲。(丁是钉)
转自:中国企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