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的就是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认为“金山银山优于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拦路虎”,这实在是不可饶恕的浅见、愚见。产业导入、产城融合、城市升级,需要考量的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个城市的经济边界,而是一个城市所在区域基于整体生态系统的物理边界。
城市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分工协作、整体统筹的复合生态系统。现在以及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的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理念。强化整体生态功能,提升整体生态质量,把绿水、青山、农田、林地、绿地整合成复合系统,创造出生产、生活、生态的聚合体,恢复、保持、升级,这是涵养环保生态的三大策略。及至2020年,我国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的外在呈现是产业规模、就业人口的扩充,核心则是农村农民的市民化、社会福利的均等化、生产生活的生态化。
山西大同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大同的教训何其痛楚,大同的转型极其艰辛。过去被称为“污染最严重,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拥有全国知名的“大同蓝”,从煤都大同走向大美大同,大同用了十余年时间,如火如荼的旅游产业将曾经被黑色经济所深度裹挟、让人无奈叹息的大同整体重塑、全面升级。大同的实例无不印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成为写在大地上的庄严承诺与责任担当。
绿色、低碳、集约、智能、智慧,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全力规避的是负外部性,需要尽力强化的是正外部性。众所周知,雾霾横行、臭氧污染、水质低劣、生态损害都是典型的负外部性。相反,如果经济活动使得民生受益,却无需为此支付额外成本,便产生了正外部性。绿水青山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更是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终极诉求,换言之,绿水青山就是经济发展需要达成和实现的正外部性。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盛,循环经济理念的流行,都在强化从环保生态、民生保障层面反思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在产业关系之外建立资源均衡、生态友好的低碳发展模式。生态紧约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就是在充分考量生态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背景之下实现城市建设的目标,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均衡,使得城市自然环境、水土环境保持既存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升级。
对环境问题理应时刻抱有挥之不去的忧患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
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而言,人为膨胀的,是划地为界、单边增长的无尽欲望;刻意紧缩的,是协同发展、尊重生态的道义担负。在物质愈益丰裕的当下,树立并唤起经济美德,即在于对自然的深度玄思与极度珍视。不尊重江河自然,就不大可能在多样化经济诉求之间求得弥足可贵的均衡与升级。当下,很显然,诸多城市的主政者还没有真切地意识到,生态、环保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可珍视的部分;城市经济最匮缺的率真品质便是敬畏自然、理性成长。(张翼)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