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城市道路上单车的颜色竟比春花还靓丽几分。有新闻报道称,在大量金融资本进入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市场上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一个新品牌”,势头堪比2012年团购市场上的“百团大战”。面对新一轮的洗牌,哪些品牌将消失不见,哪些品牌将独占市场抑或分庭抗礼?笔者认为,无论资本多么雄厚,能够经受住洗礼获得延续和成长的,必将是那些踏实创新做好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品牌。
前有团购领域“百团大战”,后有滴滴快滴优步的前车之鉴,似乎贯着“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名头的新兴市场都吸引过强大的资本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有30多家投资机构的数十亿元资金疯狂涌入,融资额不断创下新高。而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将达到5000万用户规模。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加上巨额资金,足以让人为之疯狂。共享单车品牌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多少是为了迅速卡位、待价而沽,多少是为了攻城略地、争夺用户,甚至会不会有企业单纯冲着押金而来?在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优势掩盖下,新品牌靠模仿抄袭商业模式融资,不顾用户体验,注定只能是一锤子买卖,长远不了。
共享单车产品归根结底仍然是提供服务,本质离不开用户利益和用户体验,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共享单车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例如,摩拜单车的前期成功建立在创新的产品设计上,以用户需求回溯产品设计,重点在制造有质感的智能单车上,满足白领群体“骑好车”的需求。而ofo前期从校园着手,满足了学生在校园内的骑车需求,扩大到校园外的市场,巨大的投放量让人们随处都能骑到车。两个品牌以不同的策略进入市场,都找到了目标用户的需求点,并满足了用户需求,这正是两大共享单车品牌能够在胶着的混战中保持优势的原因。
随着更多资金的涌入,用这些资金做些什么才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让品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共享单车这个朝阳般的市场中,做好用户体验,建立起优质的品牌形象,必将能让共享单车品牌愈行愈远。(昱知)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