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万多家老字号。2006年,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1128家。在这些老字号企业中,几经波折仍在顽强生存的仅占40%~50%。要重新焕发老字号的活力,除了企业苦练内功、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之外,还需给予其政策等外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在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当下,许多老字号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让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是其生存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没有一家企业不想迎合消费需求,也没有一家企业愿意一成不变。但如果企业自身都‘吃不饱’,还让它去完成一项艰巨任务,这不太可能。”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资金支持,营造稳定长期的政策扶持环境对激发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为重要。
“有名无实”的尴尬处境
关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有这样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万多家老字号,2006年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1128家。在这些老字号企业中,仍在顽强生存的仅占40%~50%,多数企业经营欠佳,一些老字号甚至空有品牌,已无产品。“不可否认,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已不容乐观。听到一些关于老字号去还是留的声音,我很揪心,这不仅是因为我身处这个行业,更是因为老字号承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众多老字号产品都凝结着国人的一些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老字号是文化,文化是根啊!”从工人到技术岗再到管理岗,在老字号企业一干就是38年的李奇深有感触地说。“中华老字号不都是茅台那样的企业,没有那么高的附加值。”谈及老字号当前的困境,李奇表示,老字号大部分是历史的传承者,一些工艺、手法传承已久,不易改变。此外,老字号企业利润普遍较低,一些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缺乏资金积累,人才流失严重。再加上当前虚拟经济过盛导致老字号企业很脆弱,能不能坚守都成问题。
给资金,不如创造一个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老字号的发展。今年2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加强经营网点保护、推进产权改革等方面促进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
李奇表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企业自身努力的方向。近些年,老字号企业也在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研发新品种、采用更好的原材料以及更高的标准来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但从老字号当前的生存环境来讲,应给予其政策保护和支持,让其能够健康发展。稳定长期的扶持政策环境比政府资金支持更重要,防止人才与匠心精神流失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同等重要。”李奇说。
李奇建议,大部分老字号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广泛吸纳就业的同时,要想让从业人员更加专心和安心工作,则需适当提高收入。但由于老字号竞争力弱,企业发展和储备的资金实力不强,需要政府在税收方面有所倾斜。
对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问题,不少政协委员也给予了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副主委、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建议,大多数老字号企业经历了“家族企业—公私合营—国有企业”的过程,由于体制原因,国企经营者大多更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缺乏关注长远利益和品牌价值的动力,所以必须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老字号企业改革。
刘文伟还建议政府联合相关金融投资机构发起成立“老字号投资发展产业基金”,以专业的金融资本服务为老字号注入新活力,助推老字号产业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加强专门保护老字号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老字号的名称和商标的保护力度。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