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知识产权壁垒重重 中国制造如何破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2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以下简称《GI-I2020》)显示,我国创新综合排名蝉联第14位,与去年持平。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均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17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位。


  “但与美、英、德、日等主要制造强国比,我国在知识产权布局深度广度、收益和商标价值等关键指标差距显著。”赛迪智库知识产权研究所知识产权政策研究专员廖奕驰对中国工业报表示。


  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99.6万件。“十三五”时期,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背后,是我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的全面跃升。


  专家指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加强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3件,国内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与此同时,专利质量显著提升,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的加速转化运用正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新引擎。2019年,我国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105亿元。2018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0.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国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石、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刚需、作为国际贸易标配的重要作用。


  制造业品牌价值差距大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将品牌价值作为创新指数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商标价值与创新强国差距大。


  “我国商标价值较低,品牌培育尚存差距,结构也有待提升。”廖奕驰说。我国连续两年居全球商标申请冠军,但全球商标价值仅列第17位,未能进入全球品牌领军者梯队。在全球最有价值的5000个品牌中,美国的品牌价值为4.3万亿美元,我国1.6万亿美元。美国上榜的品牌数量(1359个)是我国(408个)的3倍有余。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主要创新强国表现出极强的单位商标价值创造力,美、日、韩、德、英商标价值排名均高于申请量排名。


  同时,我国商标价值结构也有待提升。在《GII2020》全球25大品牌榜单中,主要制造强国的高价值品牌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兴业态,我国上榜的9家企业中金融企业比重大,新业态企业缺乏。


  海外风险防控待提升


  《GII2020》数据表明,我国居民PCT专利申请得分2.2分,与美、英、法等国接近,但不到日、德、韩等国的二分之一;同族专利指标仅得1分,不到日、韩等出口型制造强国的十分之一,不到美、英、德、法等本土市场制造强国型国家的三分之一。


  “从布局广度看,我国平均每件PCT专利申请进入0.8个目标国的国家阶段,而美国可进入2.16个,布局广度是我国的近3倍。我国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范围明显过窄,难以有效满足国际制造业版图重塑中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需求。”


  廖奕驰表示,从布局深度看,我国在数字通信、医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比例分别为4.9%、2.4%和7.2%,同期美国布局比例则为7.7%、8.3%和12.6%。从国际标准布局看,我国主持国际标准由2015年的182项增长至2020年上半年的495项,占比从不足0.7%上升至1.8%,但美、英、德、法等制造强国主持或主导的国际标准占全球标准总量约95%。


  廖奕驰指出,后疫情时代,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对我国实行力度不断升级的封锁遏制,我国企业面向重点领域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面临门槛更高、时间更长、成本更高、影响因素更复杂、合作更艰难等,知识产权布局的拓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廖奕驰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收益与主要制造强国差距大,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我国的知识产权运用效率低;专利作为竞争工具或者战略资源持续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低;知识产权运用渠道不畅。


  夯实制造强国建设根基


  “当前,全球制造业版图在加速重构中,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亟需弥补知识产权差距,夯实制造强国建设根基。”廖奕驰表示。


  廖奕驰建议,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运用生态体系。在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中,明确产、学、研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全链条中的功能定位,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的产业化导向,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生态。


  “要以防控风险为主线,积极创建重点领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引导机制。”廖奕驰建议,在布局深度上,帮助领军企业夯实抵御外部风险的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根基,提升我国创新话语权和创新链抗风险韧性。在布局广度上,着力引导领军企业在制造强国、目标市场国前瞻布局一批针对其重点业务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集群,谋求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御,破局制造强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壁垒。积极利用“一带一路”、东盟“10+1”“10+3”等国际区域合作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新兴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拓展知识产权布局广度,开拓产业创新国际竞争的新增长点。


  此外,廖奕驰建议,要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整合资源,强化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建设,完善支持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公共服务链。加强“技术驱动、价值导向”的知识产权治理,创新知识产权运营补贴政策,由大水漫灌转向靶向支持,在标准制定、创新中心建设、单项冠军企业认定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评价,将知识产权运营融入企业创新链、价值链全流程。(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