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又一次上演了从传闻到辟谣再到证实的桥段,近日,安徽省国资委向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无偿划转马钢集团51%股权,消息发布次日,马钢集团旗下马钢股份(600808)高开逾8%。无独有偶,招商局集团也于近日实现了对辽港集团的控股。
上述两个案例均为央企对地方国企的重组,这类案例的频频出现,反映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业内人士对此向记者表示,央地合作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同时,国企改革中做大做强主业的方向依旧没有变化。
记者注意到,除了央地重组,近期国企改革有不少新动向,例如国企在产业布局上有进有退的思路愈加清晰,除了频频获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以外,国企在业务上也更为聚焦,逐渐清理非主营、效益差的业务。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也于近日发布,其中多项内容与改革直接相关。
对于国企改革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机构甚至直言,国企改革有望开启新篇章,2019年有望成为国企混改实现突破的关键一年。
央企频频重组地方国企
中国宝武收购马钢集团在央地重组案例中十分有代表性,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就有消息称中国宝武正在洽购马钢集团,不过当时中国宝武并未对此发表评论,仅表示“尚未接到任何通知”。
从落地情况来看,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宝武将直接持有马钢集团51%的股权,并通过马钢集团间接控制马钢股份45.54%的股份,并成为马钢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
此次重组被寄予厚望,被视为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关键措施。
再来看看招商局集团对辽港集团的收购情况,此次收购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通过两步走实现的。去年11月,辽宁省与招商局集团签署协议,招商局集团通过增资方式入股辽宁东北亚港航发展有限公司,并取得后者49.9%的股权。
辽宁港航是大连港集团和营口港集团的控股股东,直到一周前,招商局辽宁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取得辽港集团1.1%的股权。辽港集团系辽宁省国资委设立的辽宁港口整合平台,此次交易完成后,招商局辽宁将持有辽港集团51%的股权。
上述交易同样被视作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深度整合辽宁省沿海港口资源,全面落实港航强省和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意图,加快推进辽宁省海洋和港口经济一体化、协同化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宝武还是招商局集团,此前都有收购地方国企的先例,比如,招商局集团在今年2月完成对湛江港集团的增资控股,而早在2007年,当时的宝钢集团就跨区域重组了位于新疆的八一钢铁。
当然,在上面两个案例更早之前,中铝集团先后操刀收购了云铜集团及云南冶金集团两家云南省内的国有企业,目前,中铝集团通过中国铜业分别持有云铜集团58%股份和云南冶金集团51%的股份。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来看上面两个案例,这也反映出,在政府推动供给侧改革和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央企物色的收购标的不仅为其他央企,也同时关注规模较大的地方国企。上述种种案例不禁令人联想到“大央企时代”即将来临。
背后有何逻辑?
国企重组中过去普遍看到的情况是,央企与央企实施重组,地方国企与地方国企实施重组,但最近频繁出现的央地重组案例颠覆了大众的认知,而在过去,央地重组在外界看来更是困难重重。
以宝武重组马钢为例,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认为,中国宝武作为行业内的领头羊,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因其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在兼并重组方面受到较多地方政府认可和支持。他也谈到,在央地合并中,确实有一些阻力,但也要看到重组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考量。
记者注意到,马钢股份收购报告书中就提到,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重组,一方面将带动马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壮大安徽省国有经济,促进钢铁及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助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推动中国宝武成为“全球钢铁业的引领者”的远大愿景,进一步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平台。
谈到央地重组频频出现有何原因,华创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徐驰向记者表示,要重点关注重组背后的财政逻辑。其中的重点就是,今年两会期间就已明确,2019年中央财政会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各级财政会盘活各种资金和资产。
徐驰认为,今年国家减税降费2万亿,在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背景下,“节流”可能性不大,只能通过“开源”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其中,通过增加房产税等新税种的方式虽然可行,但落地仍需时间;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盘活地方政府手上的大量资产,“地方政府除了拥有土地资产,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企业资产。”
徐驰将这些企业资产分为两类,一是垄断性、资源型领域,他认为,央企在这些领域已经具有规模优势了,如果在这些领域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参与的话,将没办法达到提高行业效率的目的;通过央企重组地方国企,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的集中度以提高运营效率,在此之后,还能够采取提高分红比例等方式进一步为财政收入“开源”。
第二类则是处在竞争性的企业,徐驰认为,竞争性领域的地方国企则可能采取国资退出等方式,最近的案例就是格力集团转让格力电器股权。“格力混改既实现了国有资本的退出变现,也为优质企业混改树立了标杆。”此外,有些竞争性领域的地方国企效益本身就不好,不仅不能创造财政效益,反而还要政府部门为其填窟窿,此时这类企业改革的力度可能会更大。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谈到央地重组的新动向时向记者表示,国企改革已经进入了央地合作的新时代,新任国资委主任郝鹏对央地合作高度重视,未来央地合作领域将会出现一系列大的动作;另一方面,央企合作也体现出专业化重组的特征,通过专业化重组带动主业做大做强,“这个意图是很明显的。”
李锦进一步解释说,以钢铁业为例,中国钢铁工业集中度太低,前十名钢铁企业的产量份额不到40%,而国家的目标可能是希望钢铁业集中度达到60%,这就意味着钢铁工业重组的空间仍然很大,钢铁行业距离大企业时代还很远,现在仅仅是开始。
国企改革开启新篇章?
以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中铝集团等为代表的央地重组一定不会成为终点,中国银河国际证券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财务状况良好的央企更有能力并购地方国企,如果央地推进并购,可以预期,并购将首先发生在母公司层面,随后再确定上市公司层面的私有化。
中国银河国际证券进一步指出,随着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或许会有更多建材行业央企收购地方国企,以推动行业整合。同时,重庆钢铁、兖州煤业等也可能是央地重组的潜在标的。
除了地方国企,以央企为代表的国资企业也在资本市场上频频收购民营上市公司,近期的案例包括中国中铁(601390)拟入主恒通科技(300374),恒通科技主营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以及集成房屋等装配式建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组装,是住建部认定的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国中铁主业则包括基建、房建等,两者有一定协同。
此外,美亚柏科(300188)、海南海药(000566)等上市公司均已发布公告,实际控制权将被相关央企获得。
当然,国有资本在布局上也采取了“有进有退”的策略,这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动向,除了上述“进”的部分,不少国资下属企业,特别是处在竞争性领域、效益欠佳的业务也在有序的退出。
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发布,包括5大类35项权责,其中涉及产权的有10条,涉及薪酬的有12条,文件60%内容是与国企改革有直接联系的。
李锦对此表示,国资委不再指导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合作,不再指导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管理,不再指导中央企业所属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改制。此次取消、下放的诸多事项大多涉及企业经营权,目的就是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此外,这一文件还将调动国企员工积极性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提到要支持中央企业所属企业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李锦认为,这将有利于稳定队伍、调动中央企业所属企业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国企改革新动向背后,券商机构也认为国企改革有望开启新篇章。华泰证券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今年两会定调加快国资改革,南北船等重组案例也表明国企混改正在切实行动,同时,“双百行动计划”有望在今年进一步落地,这一系列迹象都意味着2019年有望成为国企混改实现突破的关键一年。
华泰证券认为,对于垄断领域来说,建议关注混改方向明确并且已有实质性进展的军工、电力、铁路、民航等领域;对于竞争性领域来说,关键词在于放权,使国企真正迈向市场化;对于产能过剩(周期性)领域来说,当前产能过剩领域国企改革已经接近完成;对于地方国企来说,国有资本体量较大,且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国企改革市场化的推进程度或较快,如北上广深、江苏、浙江、山东等。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