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何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28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3亿吨,增长2.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亿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再次超"10亿吨",年货物吞吐量有望连续第10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亮眼的吞吐量数据显示中国港口已经越做越大。


  我国已是航运大国,但还不是航运强国。要做强,就要求我国港口要推动其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如何迈进?多位港口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表示,做好港口顶层规划设计、发展港口枢纽经济、加大创新力度等或为有效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


  更加合理的港口布局是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条件。2006年和2007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分别开始实行,这两个重要规划有效指导了全国港口高效持续发展,但在新时期,水运、港口的发展也面临新要求,专家介绍,原有的港口规划正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在修订完善。


  "2006版本的沿海港口规划重点解决港口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本轮修订将重点解决系统优化、功能拓展、内涵提升和绿色发展。"在11月27至28日召开的"2018年中国港航现代化发展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扬懿如此说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和"生态文明"等多重战略背景下,本轮规划将聚焦全国,以全球视野谋划现代化港口,着力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重点将强化战略支点、打造高效协同港口群、优化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和提升绿色平安发展水平。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内涵已经从资源规划向功能规划、服务规划转变,未来要从重视针对船和货的服务型提供向综合服务型解决方案提供转变。"港口发展中,不一定最大、最全、最先进的设备或技术就适合自己,让现有设施最大化利用才是未来港口规划的一个方向。"扬懿谈道。


  沿海港口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瀚冰认为,港口行业"量"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入基础设施优化调整关键期;此外,要强化重要港口枢纽的能力和功能;在未来,除了运输功能空间,港口还将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空间。根据以上变化趋势,孙瀚冰建议,港口规划要实行质量规划、精明供给,让港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与沿海港口相比,内河港口发展速度稍晚,直到1996年才开始大规模建设。2007年出台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注重航道先行,强调以干带支,内河港口的顶层规划不算完善。有关业内专家介绍,此轮修订或将谋划内河港口的长远布局,上升到干支联动、港航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在完善支流港口的布局方面,初步方案提出,要通过32个内河主要港口完成全国54%以上的吞吐量,同时对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等重点货类运输根据突出重点、强化枢纽的思路进行港口布局。"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内河水运规划室主任简艳春谈道。


  "港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条就是希望真正把港口的供给侧改革工作进行到底。"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谈道,积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维度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促进港口合理分工和港口群协同发展是重要方向。


  发展枢纽经济


  "港口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提出,在港口发展高速增长阶段,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是港口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在港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靠大规模投资和粗放发展来获取经济发展的行为不再受环境支撑,港口枢纽经济才是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发展港口枢纽经济?汪鸣解释,以港口作为水路衔接的枢纽,服务人们美好生活、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制造业更新迭代所需要的一些业务内容,来实现港口的发展,或者说为港口经济赋能,赋以全新业态的能。


  "改变传统的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消费将释放港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经济价值的继续增长。"汪鸣一句话道出了全新业态的含义。他认为,中国港口正迎来一个由中国购买、中国消费所决定的供应链构建阶段,港口在这个供应链当中,理应成为供应链的策划组织服务中枢,成为交易结算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务中心,这样港口的价值链就像电商的价值链一样,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而得到延长。


  出口导向型的临港产业布局遵循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原则,即产业倾向于布局在物流成本更低、物流效益更高、靠近市场或靠近原料产地或两者都靠近的区域。而靠内需拉动港口经济增长的产业该如何布局呢?


  汪鸣认为,内需产业布局依然遵循这一原则。"港口运输方向的转向,运输内容的转向和供应链结构体系的变化,将是下一步港口转型的方向和核心所在。"他指出,港口发展要从过去临港产业带来港口吞吐量到现在向"临港产业+内陆"方向转变,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培育"通道+枢纽+网络物流"新范式,促进空间布局和服务体系的重构。


  "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依托港口和以重庆为起点的南北通道进行产业布局重构,形成有助于人而不受制于人的国际供应链体系。"汪鸣说,中西部的港口发展未来可期,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多式联运这种综合运输方式的助攻。汪鸣还指出,多式联运应是出口和进口相结合,以进口为主的多式联运,将制造业产业或是其增量部分进行重新布局,在布局过程中摒弃物流服务的老路,走上一条建设物流强国、交通强国高效运输系统的新路,这条新路中港口占据着重要位置。


  "智能""绿色"筑基


  "港口行业必须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源泉,转变港口发展方式,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市场潜力、培植发展活力,推进港口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11月27日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八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各港口企业代表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开方出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中国港口行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更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服务于建设"交通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无疑是创新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港口创新发展的基石,我国有些港口已先行一步。


  "下一阶段,上海港将重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四个港口',即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和效率港口。"中国港口协会会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戌源介绍。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上海港用"智慧"和"绿色"为自身发展绘就出一幅蓝图。


  自动化码头点亮"智慧港口"。2018年12月25日,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正式通过上海市交通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关键词的"绿色港口"建设,在上海港也有突出表现。陈戌源介绍,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在近1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能耗吞吐量每年平均下降5%左右。在港口,低能耗的LED灯、内部集卡的LNG动力、纯电动车……众多"绿色"元素随处可见。据了解,上海港下一步还将重点攻关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能耗统计监测、新能源应用技术推广,重点做好岸电、混合动力装卸设备等方面研究,降低能耗成本。


  11月中旬,在2018年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颁奖仪式上,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尚东集装箱码头、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及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获得亚洲绿色港口荣誉称号。


  不仅是在沿海,内河港口的"智能""绿色"之路也正在强力迈进。


  重庆果园件散货码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果园港配备了智能装车机,全国首创配备了自动平仓设备,大大提升了效率,节省了人力。此外,港区也配备了国内首创的三支点折返式双车翻车机,这是目前国内作业效率最高的双翻折返式翻车机,昼夜作业量可达24000吨,作业量提升了3倍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设备均配备了先进的环保干雾抑尘系统,相比传统的系统既节约用水,抑尘效果又好。


  据了解,重庆两江物流公司还对果园港已建成12万平方米仓库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确保实现仓储区网络全覆盖;创新应用现代仓储设备和改进吊装作业工艺,打造现代化智能仓库。


  创新驱动发展,不仅在于科技的创新,还在于管理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推动港口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提高港口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培养具有创新理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陈英明谈道。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国港口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合理的规划、持续优质的服务以及日益提高的创新能力共同推进。(记者 周佳玲)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两会”热点引发多方关注 为何要打造中国的工业软件平台

    国务院与工信部文件强调“软件定义”的重要作用,给工业转型创新发展带来新的视角、思路与机遇。如果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工业必将跨入的大门,那么工业软件及其平台就是开门的金钥匙,应像重视工业互联网一样重视工业软件及其平台...
    2017-03-22
  • “中国制造2025”今年怎么干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都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推进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
    2017-04-06
  • 国际投资者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对于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由于国内债务高企,担心中国经济会崩盘;二是,担心中国经济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2017-04-10
  • 中国矿业为何境外难做大?

    单打独斗,互不为伍,对中国企业参与境外矿业投资未必是个好现象。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国平表示,勘查与开发脱节,是许多中国境外矿业投资企业难以做大的关键。
    2017-04-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