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圆满落幕,这一历史性盛会将中非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非洲作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中非关系崭新篇章的揭开,无疑给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国内商用车企业走进非洲、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契机。
近年来,中国商用车凭借可靠的品质和超高的性价比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极强的竞争力。不过,单看出口量,增幅却并不明显,其不温不火的架势仍令人费解。
直到《中国汽车报》记者走访某商用车企,其海外市场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现在看到的大订单只是少数成功例子,大多数海外订单都因为缺少资金或贷款不成而最终流产。总的来说,海外订单成少败多的原因,主要是汽车金融没跟上。”
“买冰箱都得贷款,何况买车?”
中国重汽集团国际部总经理兰俊杰介绍说,中国卡车企业走出去的这些年,产品选择和布局已逐渐清晰,海外知名度也打开了,各个地区的发展更为均衡。提起中国卡车,已不再是“低质低价”。
兰俊杰分析称,卡车用户关心的是使用成本,而中国卡车在采购成本、后期维修保养等方面都非常有优势。虽然在排放较严的欧盟和北美市场,我们的国产卡车还少有触及,但在欧Ⅳ排放标准以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卡车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但兰俊杰指出,尽管中国卡车在海外市场口碑不错,但在一些对金融依赖度较大的市场,中国车企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他介绍说,中国商用车出口的主销区域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部分拉美国家,其市场成熟度和中国非常接近。在中国贷款买车已经非常普遍,同理在这些市场也是有贷款买车的需求。
“尤其商用车是一种谋求回报的投资,一辆车少说也得四十几万,海外客户普遍都有借贷的需求。像一些东南亚国家,连买个冰箱都要分期付款,何况买卡车呢。还有南美一些国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强烈,金融能力不强,中国卡车的业务范围就会非常受限。”兰俊杰说道。
卡车市场如此,客车市场同样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中通客车海外营销公司负责人李洪涛介绍说,目前中国客车在海外市场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一些客车品牌还打进了欧洲高端市场,诱人的价格、可靠的品质、完善的服务,使中国客车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是,2010年以后,中国客车出口增幅很难突破10%。“要知道2010年以前,客车出口都是成倍增长的。”李洪涛分析称,主要制约因素是有实力全款买车的海外客户已经越来越少了,剩下的客户非常需要金融手段的帮助。
“目前,我国客车出口遇到了一些瓶颈,预计未来出口量不会出现大幅增长。但如果汽车金融能有效介入,出口市场未来还是可期的。”李洪涛说。
“金融机构对中国汽车的利率有点苛刻”
海外市场金融需求如此强烈,是否都能得到满足?多位商用车企业的海外负责人一致表示,目前海外客户购买中国商用车,很少有机会使用金融服务。
李洪涛介绍说,曾经有一位俄罗斯客户找到一家跨国金融机构,想要通过贷款方式购买中通客车,但该金融机构给出的利率高达20%,最终客户因为购车成本太高而放弃购买。“国内购车贷款利率一般在6%~7%,20%真的有些夸张了,客户肯定承受不起。”他说。
兰俊杰直言,一些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还是不够认可,他们会用较为苛刻的条件,比如要求出具担保、经销商承诺回购、给出较高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阻碍订单的达成。
“对于当地金融机构而言,所购车辆的品牌是决定能否放款的第一要素。”兰俊杰解释说,“由于中国汽车进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晚,对其品质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提供贷款服务肯定要承担一定风险。一旦客户出现违约行为,中国车辆作为资产是否容易处置,是当地金融机构最为担心的问题。
某车企海外市场负责人郑畅(化名)补充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够高,社会信用体系也不够健全,这给相关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了阻碍。“不仅如此,这些国家对金融的重视程度又很高,如果中国企业想到当地做终端消费贷款,也会受到很多政策法规方面的制约。”他说。
如果当地金融机构无法指望,那么还有一种融资方式就是厂商金融,即车企提供资金。不过,目前车企的金融服务想走出国门仍存在壁垒,受到人才、经验和资源的制约,目前大部分中国商用车企业仍然欠缺在海外独立开展金融业务的能力。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在国外人生地不熟,风险把控难度太大。
“呼吁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海外汽车金融”
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已被公认为是拉动出口的利器,而海外用户对包括金融在内的打包式服务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无论从车企本身还是市场层面的需求来看,都要求汽车金融必须跟上。”兰俊杰说。
据李洪涛介绍,中国车企开展海外金融业务曾受益于中国惟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就是说我们贷款给客户后,可以去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客户无力还款,我们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保险赔付。这使曾经完全不敢开展海外汽车金融的车企,稍微放开了胆子,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汽解放海外事业相关负责人黑小光直言,一汽解放在国内汽车金融做得很好,这跟企业对国内政治经济环境非常熟悉有很大关系,“但到了海外就不同了,毕竟你是外来的‘和尚’,无法做出快速回应,风险也很难把控,所以海外汽车金融仍是一本难念的经。”
在兰俊杰看来,无论是对监管法规的熟知程度还是当地网点的布局,依托海外金融机构开展汽车金融业务,都比厂家自己做要来得容易些。“车企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在当地把中国商用车的品牌打出来,让当地金融机构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兰俊杰还呼吁国家相关政策能给予中国车企更多支持,可以与海外金融机构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或者与国内车企直接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中国车企开展海外汽车金融业务。“因为汽车工业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水平的高低,如果得到国家层面的金融助力,中国商用车的海外之路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兰俊杰说。(记者 郝文丽)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