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8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6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834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8.87万亿元,同比增长8.2%。
相比于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04万亿元,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回升。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浩表示,这主要是受影子银行收缩速度放缓的影响,8月份影子银行规模降幅为2700亿元,较上月少减逾2000亿元。同时,8月份信用债发行明显好转,净融资额达337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也提振了新增社会融资总量。
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社会融资中表外业务涉及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1207亿元、688亿元、77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幅度较上月有所降低。“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金融去杠杆的步伐在放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期市场信用风险得到改善,企业债融资环境较此前有所好转。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可能仍会着力引导信贷和直接融资,尽力减轻金融去杠杆可能给实体企业带来的融资压力。
在人民币贷款方面,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834亿元。从结构上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9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1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1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2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0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39亿元。
“8月份信贷增量增速皆符合市场预期,结构变化应予以关注。”连平表示,8月份居民贷款7012亿元,为今年以来居民贷款第二高的月份,仅次于1月。如果看当月新增居民贷款在全部新增中的占比,8月份居民贷款在新增中的占比达到54.78%,为今年之最。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企业部门融资需求虽旺,但出于信用风险的考虑,企业部门融资依旧存在很多困难,这一点在票据融资4099亿元的单月增量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M2增速在7月份回升后,8月份再度回落。8月末,M2余额178.8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4个百分点。连平认为,主要原因是财政存款“反季节”特征增加850亿元,与近三年同期财政存款平均下放2433亿元形成一定反差,“目前市场上信用风险已经有所缓释,企业债融资状况近来逐渐恢复,这都是支撑M2增速维持稳定的积极因素”。
整体来看,8月份社会融资较前几个月有所改善,但信贷特别是中长期企业贷款仍未放量,货币信贷传导渠道仍有待进一步打通,银行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仍有待进一步化解。蔡浩认为,未来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政策引导,增强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减少银行资产风险消耗(比如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平稳创造更好条件。(记者 李华林)
转自: 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