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潮”袭来 如何破解回收困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07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8月1日起施行,目前汽车生产商、动力电池生产商均在回收利用行业抓紧布局。机构预计,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在2018年开始爆发,当年规模可达50亿元。


  1、政策加持 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


  家住深圳的李先生一直想买辆车上下班使用,可是排队摇号一年多都没摇上。今年7月,看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他终于下定决心,购入了一台新能源汽车,不但顺利上了牌照,还享受了政策优惠,省了不少钱。现在每天开着新车上下班,别提多开心了!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1.3万辆,同比上年增长94.9%,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1.2万辆,同比上年增长111.5%。从产量角度来说,1—6月,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完成35.5万辆以及5.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8.2%、77%;从销量角度来说,1—6月,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完成35.5万辆以及5.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5%、85.2%。


  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远远好于往年同期,根据中汽协的判断,2018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产销规模将超100万辆。


  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


  近一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出台了不少,能够看得出来,国家正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管控,从各自为战逐渐走到统一规范的道路上来。


  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以鼓励推广手段为主,对于购买纯电动、插电混动的乘用和商用汽车的消费者都可免征车船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


  前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对于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不再享受补贴,纯电动续航150—300公里补贴下降20%—50%,纯电动续航300-400公里补贴上涨2%,纯电动续航400公里以上补贴上涨14%,可见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要清理一些“浑水摸鱼”的车型和品牌了。但是对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型来说,虽然说目前没有影响,但是不排除后续会有类似的政策出台,毕竟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旦形成相当大市场体量的时候,那必然是另外一番情景。


  作为新能源车企来讲,提高续航里程,加强整车品质才是最终出路。要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催生了一大批的造车新势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看似繁盛的背后,却又有几家能够活到最后呢?现在政策上是在继续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可已经明显地倾向于掌握话语权的品牌和车型,比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因为掌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同时现在比亚迪也开放了电池业务,所以现在有很多车企都想与比亚迪展开合作,想实现后来居上;而排在后面的车企将会加速淘汰。


  2、迎来电池“报废潮” 回收利用是关键


  上海的小张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在2015年就买了一辆国产纯电动车,当时纯电动车并不多见,他每次开出去还觉得挺拉风。之前充电桩不多,好在他有个临街门店,所以常常在门店充电,也没有觉得不方便。他认为新能源车所用的电能“零排放、零污染”,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对是大势所趋。可是前不久,他听人说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用几年就要换新的了,而且还价格不菲,他不禁有些担忧了。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有业内人士预计,从2018年开始,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废旧动力电池集中“退役”给回收产业带来了机遇窗口。然而,要兑现这笔“收益”并非易事,不成熟的技术、不规范的处理、不到位的监管,都有可能侵蚀发展红利,建立一个成熟、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回收模式:一是梯次利用。当前一些电池企业在电池回收方面已经展开了布局,这些电池企业主要以梯次利用的方式为主。梯次利用的技术难度不高,几乎每家电池厂商都可以做到,但挑选、成组的成本较高,其解决方式是实现模块化。如果梯次利用的成本能够控制好,还能够带动低速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二是拆解之后重新做成锂电池的原材料。从电池材料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理论上是可以把电池中的所有成分都提炼出来,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如何减少和控制污染仍需研究。


  新能源车的报废电池,不仅含有重金属,电解质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若回收利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较低。据统计,2015年报废动力电池数量累计为2万—4万吨,但对应的回收率仅为2%。2016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数量不足1万吨,回收率不到20%。


  目前,发达国家新能源车电池的材料回收率已经达到90%以上。只要政府在做好引导和监管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建立价值交易闭环,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打造适应我国国情的新能源车电池回收体系,那么实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运营便并非遥不可及。


  3、回收溯源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平台正式启动


  市场刚需逐渐加大,国家政策也打出“组合拳”,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管理。今年2月,七部委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生产要求和回收责任等。3月,七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形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创新商业合作模式。4月,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在企业、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5月,工信部就《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按照要求,应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6月,国标委发布《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等五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标。


  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实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信息采集与管理等功能,实现动力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的目的,从而有效监管电池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回收利用责任落实。


  自规定施行之日起,对新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延后12个月实施溯源管理。如逾期仍需在维修等过程中使用未按国家标准编码动力蓄电池的,应提交说明。


  规定指出,回收服务网点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移交后,向汽车生产企业报送信息。汽车生产企业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入库、移交出库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在接收报废新能源汽车,并出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在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并移交出库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利用,规定明确,再生利用企业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接收入库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在完成再生利用及最终处理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当前,我国已确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市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1家央企作为试点,全面启动废旧动力蓄电池市场化回收利用。


  据辛国斌介绍,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此外,扎实抓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


  4、市场缺少规范 标准还须细化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2018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题词就是‘动力电池回收’。”一业内人士表示。


  2018年,我国正迎来第一个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根据中国电池联盟数据,预计2018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为5.14GWh,到2023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48.09Gwh。这些废旧动力电池如果处置不当,不仅存在巨大的环境与安全隐患,还会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


  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资本嗅到了商机。国内相关机构预测,废旧动力电池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可达50亿元。2020年—2023年将达到65亿元—150亿元。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8年3月已有400余家,仅2018年第一季度新增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就与2016年全年数量相同。


  随着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业内预测,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政策发布速度将加快,相关细化标准也将陆续发布。


  然而,现实中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建设并不乐观。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分会秘书长张莹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刚刚起步,许多报废电池并未进入正规渠道,市场缺少规范。由于行业处在野蛮生长期,大量车企实行价高者得,造成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未能流入合法处理渠道,实际处理方式令人堪忧。


  “最近两年,我们与很多车厂签了协议,发现协议签完以后,电池不在他们手上。报废汽车和车厂的距离很远,拆下来以后如何顺利回到车厂,这是亟需讨论的问题。”华友循环副总经理高威桥指出,如何建立回收网络是回收业务的核心问题,只有规模效应上来了,企业的现金流、原料供应体系和产品输出体系方可稳定。


  5、成本居高不下 回收体系需完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黎宇科表示,制约动力电池回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市场存量目前还不够大、回收流向太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处理,导致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从目前情况看,回收处理电池成本主要包括专业评估、专业包装、专业仓储运输、环保治理、技术设备开发、人工税费、折旧分摊等方面。此外,存储、流通环节不够通畅,回收体系仍需完善。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格局雏形已经初现,大致可以分为以金川、杉杉股份、华友钴业、赣锋锂业为代表的锂电材料系,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知豆为代表的整车系和以邦普、格林美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系。


  “掌握电池PACK包的企业因为处在核心检测环节,可以获得电池的历史数据,对电池寿命做准确预测,从而控制成本。”中国电池联盟研究部主任杨清雨分析道,车企愿意向产业链上游再走一步——设立PACK厂。PACK厂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回收电池,将电池进行检测、筛选。可以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再成组,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则委托回收利用企业处理。因此多数整车厂更愿意选择梯次利用,但这种模式的弊端则是渠道来源比较单一。


  为了适应政策对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正在快速从磷酸铁锂向三元材料转化。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肖成伟预计,2018年三元材料电池的生产量将首次超过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量。


  相比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主要金属镍、钴、锰的含量分别占12%、3%及5%,金属总含量高达47%,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因此,废旧三元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商业盈利模式基本成熟。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称,根据目前价格测算,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的回收成本在2.8万元/吨基本可以实现盈利;而磷酸铁锂的回收成本为0.5万元/吨,目前企业大多亏损。


  与三元电池回收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不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经济性是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对此,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绍忠表示:“现在‘吃不饱’是整个行业现状。目前行业里的磷酸铁锂电池百分之六七十都在赣锋锂业,但我们仍然只是吃得半饱。因为马上要报废最多的就是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成为能否提高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大家都做的话,是没有量的,这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电池的发展路径看,磷酸铁锂电池应用较早,技术相对更成熟,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但电池损耗相对更快,故报废时间相对于三元电池更靠前。目前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的回收迫切需要补贴等政策,以促进行业发展。”黎宇科表示。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不再自行生产动力电池单元 博世战略性放弃背后

    不再自行生产动力电池单元 博世战略性放弃背后

    近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宣布,已决定不再自行生产电池,理由是投资风险太大。“考虑到外部市场动态因素的不确定性,目前还不清楚对动力电池生产的投资能否带来回报。”博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2018-03-30
  • 报废动力电池缘何被闲置

    报废动力电池缘何被闲置

    按照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寿命年限推算,“十城千辆”阶段的动力电池早已进入报废回收阶段。事实上,因为早期电池使用寿命短,示范推广阶段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无法继续服役。那么,这些退役后的动力电池都去哪了?
    2018-04-18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大考在即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大考在即

    最近,国家发改委向有关部门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起行业广泛讨论,其中,关于新建车用动力电池项目的相关规定,给正在经历变革中的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
    2018-06-27
  • 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波动 动力电池企业年中报冷热不均

    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波动 动力电池企业年中报冷热不均

    财报放榜时期最能看出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日前,不少企业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预告,分析其中动力电池企业的情况不难看出,强势企业一路高歌猛进,但大部分企业因受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业绩并不理想。
    2018-08-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