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中国化纤行业构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04





  产能扩张和投资反弹往往被解读为市场复苏的信号。正处于这一发展状态的中国化纤行业,倾向于用更加冷静和理性的心态,回望来路,前瞻远方。


  “十三五”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化纤行业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在总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行业产能、产量平稳增长。效益的大幅增长无疑刺激了投资反弹。数据显示,2017年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2%,比2016年明显反弹,逆转了201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涤纶行业和人造纤维行业的投资增速高达54.49%和27.79%,一飞惊人。


  “现阶段特别需要理清思路,一味往前走,容易摔跤。以前我们习惯于说做大才能做强,现在我们意识到做强才能做大,在起点就要高水平、高质量,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做足文章,提倡存量溢价,搭建信用体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坦言,在全新背景下,纺织工业被赋予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新标签,任重道远。


  的确,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化纤工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综合实力,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但与世界化纤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化纤业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端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亟待提高、行业发展受环境因素制约等诸多问题。因此,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差异化、高附加值等竞争新优势,是化纤行业面临的课题。


  构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诚如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王元晶所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化纤工业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世界纤维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绿色制造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智能、融合成为关键词。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欧阳昊明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大规模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巳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由于各地资源禀赋、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不同行业企业间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低效产能还占到相当比例。


  “以能效为例,不久前我们刚发布了重点用能行业2017年度能效领跑者企业,数据显示,能效落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比领跑者企业高40%,个别企业甚至超过100%。”欧阳昊明坦言,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速度和规模为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工信部先后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工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16年以来,工信部利用绿色制造专项支持了225个重点项目,向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推荐了454个工业绿色信贷项目,发布了720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支持了286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加快制修订,组织开展了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两年累计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破璃、合成氨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近万家重点企业实施了节能监察。2013~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5%,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工信部将依法加大工作力度,2018年实现对造纸、石化、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的全覆盖;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加强协作,促进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着力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


  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了化纤行业的绿色进程,绿色纤维和绿色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业内投资的热点。


  客观环境也倒逼了绿色制造的加速。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介绍,我国是世界化纤生产与应用大国,2017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20万吨,占全球化纤总量的70%,居绝对主导地位。但我国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相比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蒋士成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接近2亿吨。


  通过对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产业国内外政策体系、再生循环技术体系等进行梳理,蒋士成分析了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瓶颈、发展特征、发展需求以及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发展战略,即构建废旧纺织品现代化回收物流系统、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集聚及示范园区、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产学研用创新与展示平台三大发展专项。


  “到2025年,实现废旧化纤纺织品再生资源利用率达20%,高值化利用率达50%。总体上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再生循环产业技术水平在2020年局部国际先进,2025年达到全面国际先进。以化纤再生循环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纺织产业走向生态、绿色、低碳、高端,并向新兴产业领域深度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纺织及化纤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的支撑,以及我国在国际减排方面的贡献度和话语权。”


  对于产业的未来,蒋士成充满期许。


  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


  “纤维行业当前迎来‘新视界’,这包括新视野、新世界和新境界。在迎接全新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仍然排在第一位。”端小平指出,“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产品的。冷板凳往往要坐10年,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


  “创新发展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化纤行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都是按照创新发展的路子一路走过来的。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建设化纤强国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加强科技创新。”蒋士成如是说。


  根据行业规划,我国化纤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包括十大重点任务: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通用纤维智能融合、提升高性能纤维品质、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强化循环再生纤维自主创新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端小平同时指出,科技创新也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十三五”以来,化纤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与行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初步开创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在6月21日召开的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标委员会正式成立,为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小雄认为,在化纤行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链条上,分布着高校、中科院体系、工业研究院以及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研究,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研究成果能否产业化,中间有几个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些关键环节的问题,必须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庄小雄说。


  对此,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敏喆颇为赞同。他同时认为,化纤行业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拱门型发展是一个特征,要进行价值深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要积极推进智能化进程。其中,工业互联网集成是解决管理问题,智能装备集成是解决执行问题。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表示,近年来,我国化纤纺织智能制造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已有30余个项目获工信部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立项。但与国外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软硬件基础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传统工业思维明显、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等,“中国制造”亟待技术跨越,实现从“量”的优势到“质”的优势转变,不断完善我国化纤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之路,构建基于CPS的纺织智能生产技术、新一代纺织服装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智能纺织装备及纺织加工智能化技术、纺织绿色智慧制造生态系统、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支撑平台。


  以锦纶行业中的华鼎股份为例,其整个信息化系统由感知与自动控制系统、工业和管理软件、工业智能服务平台和工业以太网4大部分组成,含16个子系统,其智能工厂由“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4大核心技术要素构成。从华鼎公司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看,单位产值能耗可降低25%,颇具参考价值。


  平顶山尼龙城的样本意义


  在推动化纤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产业链合作,共创广阔空间,成为多地积极尝试的方向。其中,河南平顶山尼龙城成为一个典型样本。


  据介绍,平顶山尼龙产业发展历史近40年。1981年,当地引进日本成套设备与技术建成产品规模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帘子布生产基地———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主导产品为尼龙66浸胶帘子布)。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建成平项山66盐厂(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前身),结束了我国尼龙产业发展依赖进口66盐的历史。2016年5月,河南省重点工程———尼龙科技己内酰胺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实现了平项山尼龙6和尼龙66的产品互补,填补了河南省尼龙6产品空白。目前,平顶山市尼龙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工程塑料、尼龙66盐产能亚洲第一。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毛指出,近年来,平顶山市结合产业禀赋和资源优势,以尼龙新材料产业为着力点、以中国尼龙城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积极打造“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由“中原煤仓”到“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的转型。2016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提出建设中国尼龙城,打造世界一流的尼龙产业基地,瞄准产业高端,规划建设面积110平方公里中国尼龙城,构建“一核两翼”的新材料产业布局,打通煤基尼龙产业链条,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大尼龙产业格局。按照发展规划,预计该项目在“十三五”期间能新增营业收入350亿元,尼龙产业总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对于中国尼龙城未来的发展,业内专家建议,应该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注重差别化、功能性、特色化产品。据介绍,受平顶山尼龙产业具有的基础优势、煤化工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福建和浙江的锦纶龙头企业恒申集团、华鼎股份都已经签约入驻,锦纶行业龙头企业———三鼎集团、全国尼龙粘扣带领军企业———杭州三信织造、嘉兴庆联科技等多家企业已确定投资入驻,项目正陆续开工建设。(记者 郭俐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这一波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被业界称作“第三次浪潮”。在人工智能诞生至今的61年里,曾经的两次热潮都最终陷于沉寂。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浪潮有些不一样。
    2017-06-08
  • 科技创新助推供应链扩张让中国物流更快一步

    科技创新助推供应链扩张让中国物流更快一步

    “双11”签收过亿时间呈现一条不断下滑的曲线:从2013年的9天、2014年的6天、2015年的4天、2016年的3 5天,到今年的2 8天。不断刷新的数据,彰显了中国物流的速度。
    2017-12-06
  • 风险集中爆发之后科技金融的机遇在哪里?

    风险集中爆发之后科技金融的机遇在哪里?

    在刚刚过去的六七月份,P2P行业接连“爆雷”,给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科技金融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紧接着,一些资金来源为P2P的创业企业也开始宣布关停或被爆经营困难,一系列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2018-08-17
  • 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2018-09-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