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运行业抓住黄金机遇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同时,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加快水运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好先行,成绩斐然,掷地有声。
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推进
纲举则目张。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水运行业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降成本、补短板、强服务,以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市场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环境,行业经济稳步增长,动力潜能不断释放。
发力降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9月,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修订印发的《港口收费计费办法》正式实施,在已降本15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再减少航运企业负担2亿元,港口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同时,交通运输部配合发改委督促规范国际班轮公司海运附加费,每年可为进出口企业减负46亿元。
聚焦补短板,让“木桶”盛足水量。针对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以港口为枢纽的铁水联运发展,加快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43个规模以上港口建成了集疏运铁路,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不断提高,今年前三季度,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250万标箱,同比增长32%。
突出强服务,让供给品质更优。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优质工程项目陆续竣工,对于推进水运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据测算,未来20年内将提升航运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为沿江地区增加就业250余万人,拉动GDP增长1700亿元;在沿海,继青岛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用后,又一座超级工程展露真容——全球规模最大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于年底投入试运行。
攻坚去产能,让运力结构改善。交通运输部继续加快淘汰安全环保性能差的船舶、小吨位过闸船舶和老旧运输船舶,鼓励新建三峡型船、LNG动力船和高能效示范船。截至9月底,拆解改造完成单壳液货危险品船、老旧河船4381艘,新建海船531.2万载重吨,均超过全年计划。
立足当前定基调,着眼长远指方向。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五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明确“到2020年,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转型升级取得实效,水运服务质量效率和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勾画了“十三五”期水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一系列举措坚实有力,推动行业平稳健康前行。今年以来,水运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客运量同比增长4.7%,货运量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6%,为近四年来新高,各季度增速均保持在7%以上的较快水平。
B、重点领域改革迈向纵深
一年来,水运行业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深化“放管服”,跑出改革加速度。今年,交通运输部取消了国际船舶管理业务(中资)许可,上报取消4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发布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水运市场监管机制;开展国内沿海省际客船、危险品船营业运输证配发权限下放试点工作。同时,借助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正成为常态,水运相关许可、备案及统计业务已全部实行网上办理;审批“松绑”,监管不松懈,起草了《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不断提升行业监管透明度。
把握制度创新溢出效应,抢占改革先机。交通运输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航运政策,放宽外资国际航运市场股比的要求,加快航运服务业市场化,创新船舶登记管理办法,5项海运试点政策建议已报自贸区部际联席会议。
港口一体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江苏南京以下沿江区域港口、广西北部湾港口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凸显;8月,印发《关于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通知》,要求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学习浙江省改革经验,继续深化区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
行业变革求解绿色发展。针对“黄金水道”呼唤“绿色水运”,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大力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印发《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在湖州召开现场推进会,并与国家能源局、电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C、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当好先行
一年来,水运行业借助政策机遇谋转型发展,置身交通运输综合发展中科学定位、统筹布局,更是站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高度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行业抢抓机遇“走出去”,服务于通道体系建设、服务于以互联互通为主要目标的沿路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提高海铁联运发展水平;继续举办多边、双边海运会谈,召开了中马港口联盟第二次会议,深化中马两国港口合作交流;完成14本水运工程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为水运行业相关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港航企业已参与沿线13个国家20个港口的经营,开通了31条以港口为起点的跨境国际集装箱班列线路,继续实施中资“方便旗”船免税回国登记政策,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我国航运企业继续开展商业化利用北极航道。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投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水平先进的渤海湾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海运服务能力和水平。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完善津冀港口总体规划,促进港口功能合理分工;积极打造天津港综合性门户枢纽,以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和邮轮运输为重点,加快现代港航服务要素集聚,提升航运中心功能;河北港口以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大力拓展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服务功能,与天津港错位发展、有效互动。同时,重点推进津冀间港口资源整合。按照“先经营管理统一、再资产统一”的模式,扩大津冀港口间现有集装箱码头、航线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限制接收公路转运煤炭为契机,积极探索津冀港口在干散货运输领域的合作;探索津冀合资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推动区域港口集约化建设和运营。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水运行业突出重点下好先手棋。大力提升航道综合通过能力,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港口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安全监管等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2017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主体工程交工,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航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新开工建设长江中游蕲春水道等航道整治工程;推动明确了三峡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长江干线部分航段提高维护水深、电子航道图推广应用民生实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首艘江海直达船舶在舟山开工建造,为分步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记者 张龑)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