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时表示,“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重点开展科技资源精准服务技术、网络化检测终端装备、虚拟孵化精准需求匹配与智能推送技术、知识产权数据挖掘与深度加工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制定相关科技服务业业务标准,建设科技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平台,实施技术转移服务应用示范、创业孵化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示范、知识产权服务应用示范等,加强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
“发展科技服务业需要立足市场,而有着足够的市场容量和产业基础优势的国家高新区,是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有利阵地。此外,伴随着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各个领域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高新区有望带动科技服务业供给方式的改变。”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理事长赖晓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高新区是科技服务主阵地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财税优惠政策作出较大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而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数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并日渐成为发展科技服务业的主阵地。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40%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演化激发着国家高新区的创业活力,创业“新四军”日益成为创业主群体,创新创业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本质特征。2015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和培育了一批众创空间,新型创业载体蓬勃有序发展,集“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组织持续涌现,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增长近一倍。
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科技部先后开展了两批科技服务业行业和区域试点工作。其中,产业发展基础好、科技服务资源较为丰富、具有领先发展优势、科技服务需求潜力大、模式创新活跃的国家高新区成为开展科技服务业的区域试点。自2015年以来,先后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青岛、成都等两批共65家国家高新区获批成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通过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汇聚科技服务资源等方式,不断培育新业态。
区域试点建设成绩显著
科技服务业是中关村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今年1-4月,中关村科技服务业总收入1873.8亿元,同比增长6.6%;新增科技型企业8818家,同比增长89.6%,累计44万家。中关村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迅猛,今年1-5月,中关村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1093户,同比增长84.7%,占北京市新设立科技型企业总量的35.15%,日均新设立科技型企业73家。
中关村示范区历来十分重视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来提升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特别是2011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四部委与北京市共同在中关村设立现代服务业试点,将科技服务业作为试点领域,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在研发服务方面,中关村聚集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校和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近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今年1-5月,中关村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75.3亿元,同比增长13.4%,北汽福田、三快在线、搜狗等82家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超亿元。
在创业孵化方面,全国“双创”策源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创业投融资+创业展示”两大核心功能,以及“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创业培训”五大重点功能,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服务创新,经历了业态调整—机构集聚—产业与全球创新的持续升级阶段,积极建设全球创新创业高地,成为全国“双创”事业发展的风向标。
3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更是在全国首创“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方式,融合来自政府、社会200多个服务机构的千余项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全方位的创业服务。自2015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共接待创业咨询超过1万次,为3200余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中关村“知识产权一条街”上,企业创新能力旺盛,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与美国硅谷等国外发达地区旗鼓相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密集,700多家知识产权优质服务机构集聚此地共谋发展,解决了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慧新引擎。截至今年5月底,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7869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2.0%。
不只是中关村,其他国家高新区也根据当地发展情况,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服务业新业态。天津高新区以全国首创的创通票,破解了创新创业资金筹集难、政策兑现难等“痛点”。截至目前,吸引了3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聚集发展,其中超过六成来自北京中关村,逐渐形成了专业化运营、透明化竞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成都高新区,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为主体,于2017年5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全国首单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性地允许将募集资金通过委托贷款或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成都高新区“双创”企业发展。同时,探索设立“成都高新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基于知识产权评估,以动态估值的“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帮助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贷联动融资。
贵阳高新区,紧紧围绕大数据、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批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态初具规模,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研发机构141家。已建成的中国西部众创园中,子午空间、色谱创客空间、等实体空间投入运营,成功孵化企业1500余家,在孵企业近1000家。
包头稀土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依托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平台,开展特色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累计服务企业2000多家,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在青岛高新区,青岛国际机器人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展示交易、研发孵化、信息交流等多方位服务,展示平台集中展示入驻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孵化平台集聚了企业工程技术应用中心,信息交流平台空间布局具有会议、培训、产品发布等功能。
未来建设仍需补课
赖晓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走访后总结到,尽管科技服务业在部分国家高新区已初具规模,但与国家高新区所承担的战略使命相比,科技服务业的整体支撑能力仍然还是相对不足,发展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区域还处于中低端的发展水平。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对于科技服务业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必要性,还没有把科技服务业真正当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来看待。二是部分地区的科技服务业政策环境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普遍缺乏具备实操性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系统性的配套政策体系,这也就难以推动各类科技服务业态在国家高新区内形成真正的集聚效应。三是部分地区的科技服务业市场化也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普遍缺乏权威性的社会组织和市场化的行业平台,科技服务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十分普遍,不知“谁能服务”和不知“谁需服务”的现象并存,这也导致了各类专业型科技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缺乏“土壤”,高端化科技服务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记者注意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国家高新区“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内容。并提出支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企业在国家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总部。加速国有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转制。支持建立面向全国的科技服务采购平台,加强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展示发布和推广应用。
在政策的驱动下,国家高新区惟有“快马扬鞭”,才能走好科技服务业这步棋。日前,湖南省科技厅出台的《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力争3年内建设10个省级以上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国家高新区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每个省级高新区至少拥有1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支创业(或者天使)投资基金、10家科技服务骨干机构、10家科技金融机构。此外,宁波高新区首次将科技服务业上升为园区主导产业,这也是宁波高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资源配置能力、提高辐射力及带动性的重要举措等。
赖晓南建议,国家高新区在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可以采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平台+专尖特新的专业服务人员和机构”的模式:一是面向区域创新和产业集群的整体需求,加快引进和培育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解决供需精准匹配,并带动相关科技服务资源来共同提供综合科技服务的平台型企业;二是面向本地产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快培育根植于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的小微科技服务企业,同时要通过设立专业化科技服务业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方式,吸引更多具有“专尖特精”特征的科技服务创业者和团队向国家高新区进行集聚。这也提示我们,发展科技服务业要从构建生态系统的维度出发,以“市场换产业”的思路,才能切实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集聚跨越发展。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