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机工智库2017春季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文斌提出,发展智能制造是对制造业供给方式、生产方式、运营方式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之一,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然而在一片叫好中,我们也应看到,工业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基于统一标准的顶层参考体系框架,智能制造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企业转型的“救命稻草”?
发展智能制造是对制造业供给方式、生产方式、运营方式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制造业也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此,有专家认为,智能制造是重振发展制造业的重要驱动力,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推进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的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现实来看,资本对智能制造十分青睐。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在一些苦脏累、非利于身心健康的人工替代领域,智能机器将有非常庞大的市场。一些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也在试图通过推进智能制造以求达到转型升级。
那么,智能化的转型能否帮助这些企业?对此,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朱辉杰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靠人口红利和外贸政策吃饭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首先应该是业务模式的转变,一部分单纯从事低附加值委托加工和出口业务的企业,逐渐转型甚至消亡,实际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上行的必然结果,这与是否迈向智能制造没有太大关系。
“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发,要有三个驱动力:技术进步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产业竞争驱动。现在有一些企业或自发、或受政府支持开展一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项目,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关键还是在于在这些项目是由哪个因素驱动,同时也要看企业有没有进行自身基础能力的评估和需求调研。”朱辉杰说道。
不能盲目上马
工业企业发展不均衡、工业软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都成为阻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把基础做牢靠,现有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推行智能制造无异于在沙滩上建高楼。”朱辉杰表示,“有些企业在上世纪的后二十年就开始布局自动化、电气化和数字化,这些企业在设计、工艺、管理、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基础好,技术能力强,也有不错的人才储备,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化建设起点高、破局快。一部分企业在智能化建设的初期没有厘清资源基础、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需求也不够明确细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也认识到了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明确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但基础不够扎实,很难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
朱辉杰认为,智能制造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大企业来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尚且需要深了解企业当下的基础水平,明确需求、制订严密的智能制造项目规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工作更加困难。“我不建议中小企业盲目进行智能制造方向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不要把步子迈得太大。
中小企业首先应关注如何把自己的市场抓稳,如何提高利润等现实问题。‘十三五’期间已经选定的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企业都是各个产业中发展态势良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企业自身的投入能力已经可以支持连续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对于经营状况一般、持续投入能力有限的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项目大多数情况下都无助于短期内改善企业状况。”朱辉杰说道。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琛也表示,发展智能制造,不仅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带动作用,更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协同互补功能,以智能制造技术渗透贯穿细分领域和局部环节,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智慧转型。
仍需打牢基础
企业的智能制造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联互通、知识互联互通及“三流”互联互通。
然而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发展不均衡、工业软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基于统一标准的顶层参考体系框架,都成为阻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因素。
“我国工业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在机械化、电气化层面,达到自动化的还不多。”王文斌提出,智能制造要求企业知识流、信息流、数据流(“三流”)互联互通,而现在企业使用的工业软件和接口标准不一致,数据难以同步,作为现场层的数据流都不能连通,发展智能制造的难度不言而喻。
同时作为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的工业软件、传感器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基于同一标准的顶层参考体系框架,没有基于统一标准的底层信息物理系统,我国工业发展智能制造就不能形成完整、有机的体系,不仅打不破企业间的信息屏障,企业内部的“三流”也难以连通和互联互通。”王文斌表示。
针对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王文斌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企业的信息流。通过发展远维系统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发展供应链系统大幅提高采购和营销的精准度,发展企业内部各类管理系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管理效率,为发展智能制造创造条件;其次,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大都处于工业2.0阶段,而自动化即工业3.0阶段,是通往智能制造这一不可逾越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要经过自动化这一阶段。企业通过新建自动化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企业的数据流,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创造条件,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企业还要梳理知识资产,建设企业的知识流,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创造条件,不同于自动化只要做到生产线和车间数据互联互通,企业的智能制造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联互通、知识互联互通及“三流”互联互通,前提是这必须要建设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资产。(本报记者李孟)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