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组建,该中心或将彻底改变中国乃至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走向。据悉,这是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赛迪智库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头部企业供给侧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将继续保持正向增长,TFT-LCD优势进一步巩固,AMOLED量产进程持续推进,创新实力稳步增强,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产业迈入快速成长期
业内人士表示,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颠覆传统显示终端的应用形态和显示方式。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相关基础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正迈入快速成长期。数据显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其中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习惯,同时却推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和居家娱乐需求大幅提升,需求增长带动显示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回暖,行业整体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销量环比上涨38%,创历史新高。从供给侧来看,三星、LG等企业在年初相继宣布将于年底中止液晶供应,转向发展新兴技术。”赛迪智库表示。
赛迪智库分析,随着疫情对产业整体格局带来变化,韩国企业逐渐放缓退出液晶面板生产的速度。在需求增长和供应减少的双重影响下,面板价格经历了2017年以来的低谷后在2020年下半年快速回升,55英寸面板价格从年初的105美元涨至11月的166美元,这种态势还将有望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据赛迪智库分析,受远程经济、车载显示等新兴市场的带动,2021年TFT-LCD出货面积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出货面积有望达到2.4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继续保持6.5%左右。受到韩国TFT-LCD不断减产的影响,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将较为稳定,TFT-LCD面板营收也将正向增长。预计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150亿美元,同比小幅上涨。2021年,我国液晶面板出货量有望达到1.44亿平方米,全球占比超过63%。
我国液晶面板的市场定位已从保障国内面板供给转向服务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国液晶行业凭借着庞大的产业基础、系统的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的性能和不断下降的成本, 必然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极具竞争力。
强链延链势在必行
我国显示产业在发展初期,曾一度面临 “缺芯少屏”的局面,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由弱到强,逐步掌握了市场话语权。经过10多年努力,中国企业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实现追赶和超越,建立了规模和竞争优势,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
TCL创始人李东生表示: “目前在液晶显示产业,我国已超越中国台湾、韩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 ‘十四五’期间,中国优势将进一步提高,主导全球液晶产业。”
然而,在新型显示技术方面,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
“要从显示大国向显示强国转变,我们还需要努力,显示强国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和新产品技术开发上。”李东生表示,我国应多措并举加速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的发展。
李东生强调,在装备方面,新型显示装备和集成电路装备具有高度相关性和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集成电路的工艺精度高很多。很多新型显示装备的企业与集成电路是相关的,因此强化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建设,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建设也会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李东生认为,新型显示技术面临激烈竞争,目前国内新型显示产业链还不够完善,部分核心材料和关键核心装备仍有诸多短板,产业创新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强链延链势在必行。
在此基础上,中国现在的目标是从显示大国转变为显示强国,在下一代显示领域建立领先优势,中短期内需要在OLED、Micro-LED、Mi-ni-LED等新兴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而从中长期看,更需要在工艺、材料、装备等产业链领域夯实基础、形成上下游互相促进持续创新的局面。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解决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本身的问题,也意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使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主流技术将不断迭代演进
2020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显示作为人机交互和接收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应用方向更加多元化。在对显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给竞争激烈的新型显示产业带来了新机会。
赛迪智库表示,展望2021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主流技术仍将不断迭代演进,通过渐进式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在性能方面,叠屏、MiniLED背光等技术将更加普及,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清晰度、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性能指标,OLED也将通过LT-PO、TDDI、CFOT等背板技术有效提升刷新率、降低屏幕功耗,拓展应用范围。同时,受全面屏普及和5G换机潮的影响,屏下集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屏下指纹将进一步占领中高端智能机,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并有相关机型上市。在屏下指纹和屏下摄像头的带动下,屏幕与其他传感器的集成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企业兼并重组日趋活跃,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按照产能来计算,广东、安徽、四川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总体规模占到了61%。赛迪智库表示,2021年我国四大产业集聚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产学研结合紧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形成了新型显示、高端面板、超高清显示等一批产学研基地;以合肥及上海、南京和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上游基础良好,在靶材、偏光片、掩膜板、湿化学品以及光刻胶等方面初具规模;以深圳、广州、厦门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具有贴近下游用户的优势,面板企业纷纷落地建设模组产线,推动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通过持续的产线建设,形成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新的增长极。(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