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最新理论成果《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4》在筑网络首发。
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中国位居第二
蓝皮书“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篇显示,中国在G20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北京、上海的数字竞争力指数在全球重要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
《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4》提出的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聚焦数字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安全五个方面,构建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标体系,对G20主要成员国和全球重要城市进行评估,勾勒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区域竞争格局,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各国或地区更好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提供重要参考。
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G20)代表着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力量,G20国家数字竞争力体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化发展情况和数字化竞争优势。
总体情况来看,推动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G20成员的共识。G20大多数国家处于数字战略初步发展、产业转型蓄势待发的阶段,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有待提高。从发展模式来看,国家数字竞争力类型可分为引领发展型、相对均衡型、优势主导型、中等追赶型、转型初期型五类。G20国家内部数字化发展差距较大,引领发展型国家与转型初期型国家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呈现两级分化的特征。
从地域特征来看,中美两国领先,欧亚国家并驱,非洲南美洲国家暂处下风。其中,中国在G20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尤其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关指数排名位列G20国家首位。
数字化为城市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抓手,也是城市竞争重要的着力点,部分全球中心城市已进入数字转型的新阶段。依据全球影响力、区域代表性、文化代表性等标准, 课题组选取纽约、伦敦、北京、新加坡、上海、悉尼、巴黎、迪拜、东京、芝加哥、莫斯科、多伦多、墨西哥城、首尔、开普敦等15个当今世界发展最具规模的且已经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由于数字化发展和所处的阶段不同,各个城市的数字竞争力水平不一。其中,美国和中国城市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城市北京和上海数字竞争力指数得分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分别位于全球领跑城市、加速城市梯队。
同时,北京和上海在数字经济方面表现优异,位居所有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前两名,从侧面反映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
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竞争力的提升与其经济条件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发达城市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巩固数字化先发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深化融合应用为换道超车提供可能。
大数据发展指数发布,北广上分列省域前三
该书通过修订指标体系,动态对比和深度剖析了2016年~2019年度的大数据发展指数,对中国31个省域和31个重点城市的大数据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估分析。在省域排名中,排名最高的5个省域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贵州和浙江,其中,贵州排名第四;在城市排名中,排名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武汉、厦门、贵阳、长沙和青岛,其中,贵阳排名第八。
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评价我国地区大数据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发展指数已经连续四年对外发布,这一指数已经成为各地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今年的大数据发展指数延续了前期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在前三版基础上对指标体系作了进一步创新和补充完善,考虑当年大数据的发展重点与最新进展,优化原有指标体系,提高了指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与2016年~2018年大数据发展指数评价结果相比,2019年多数地区大数据发展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整体而言,区域大数据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东部地区发展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梯队;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差距较小,处于第二梯队;东北地区大数据发展整体表现较弱,处于第三梯队。2019年,西部地区不仅指数得分显著提高,而且发展速度也领先于其他地区。其中,2019年贵州省对整个西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18%。
近些年来,贵州多次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尤其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据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贵州大数据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列省域排名前十,在西部地区实现弯道超车,为其他地区特别是发展较落后地区以大数据推动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连玉明说,贵阳市是贵州省全力建设国家(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从2016~2019年31个重点城市大数据总指数排名来看,贵阳四年来排名虽然呈现波动型变化趋势,但是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位,大数据发展较为稳定。2019年以来,贵阳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总体呈现产业加快集聚、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法治指数发布,浙江、贵州、广东位居三甲
发布会同时公布了2019年全国31个省份“大数据法治指数”得分与排名,位居前十的省(区、市)分别是:浙江、贵州、广东、北京、安徽、福建、山东、上海、江苏和湖北,其中,贵州省排名第二位,是大数据法治指数前十位中唯一的西部地区省份。
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大数据法治指数”是对某一地区大数据法治状况在不同阶段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进行的综合描述和价值判断,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反映我国大数据法治发展现状和潜力,课题组充分考虑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从立法、司法、数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数据立法、数字司法和数权保护的大数据法治指数。其中“数据立法”选取“立法活跃度、省级政府文件导向性、市级政府文件导向性”3个代表性指标,“数字司法”选取“线上法院普及率、智慧检务创新性、公安微博影响力”3个代表性指标,“数权保护”选取“司法判例案例、国家政策落实率、法律服务专业性”3个代表性指标,从三大方面九个细分领域对全国省域大数据法治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测评。
从评价结果看,我国大数据法治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但整体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从省域大数据法治指数排名情况上看,各区域大数据法治水平差异性较大。东部地区大数据法治水平极为突出,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有七个属于东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平均得分大幅高于全国平均值。这得益于东部地区有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区、市)的引领带动,也有海南等省份异军突起的后发补强,且东部地区的数字司法创新能力较强。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既有排名位列前茅的贵州和重庆,也有排名较为垫底的省份,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后发赶超势头强劲。中部地区内部发展相对均衡,发展水平与全国均值相当,安徽和湖北位列大数据法治指数排名前十位,中部地区数权保护表现最佳。东北地区整体表现相对较弱,大数据法治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连玉明说,贵州省近年来大数据立法先行先试,数字司法领域积极探索,数权保护勇于创新,大数据法治建设成果显著。从指数评价结果来看,贵州数据立法指数排名第一位,数字司法排名第十一位,数权保护排名第十二位。在立法活跃度上,贵州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顶层设计,在大数据开放共享、安全等不同领域制定了法律效力性规范。其省会城市贵阳针对大数据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创制性地方立法的方式为大数据发展保驾护航。贵州省突破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桎梏,以融合助推大数据的创新发展,未来需不断总结发展经验,加快补齐短板,营造良好的大数据法治环境,为大数据在政府科学决策、社会精准治理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等方面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大数据安全指数发布,贵阳排名第一
发布会同时公布了2019年中国36个大中城市(不含港澳台)“大数据安全指数”得分与排名,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为贵阳、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天津、济南、深圳、重庆、广州。前十位中,西部城市占3个,分别是贵阳、成都、重庆。
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数据自身的安全及数据保护的安全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大数据安全指数是对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大数据安全总体水平和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估。课题组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大数据安全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安全能力、安全生态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大数据安全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安全制度方面选取“安全立法、政策评估、标准规范”3个代表性指标,安全设施方面选取“数据节点稳定度、灾备设施完备度、网络安全程度”3个代表性指标,安全能力方面选取“技术研发突破、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攻防演练”3个代表性指标,安全生态方面选取“产业体系、合作机制、文化建设”3个代表性指标,从四大方面十九个细分领域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进行了综合测评。
从城市大数据安全指数排名情况看,东部地区大数据安全发展领先,西部城市后发赶超势头强劲,中部各城市间大数据安全发展情况较为均衡。具体来看,东部16个城市中,7个城市进入全国前十,10个城市大数据安全指数得分高于大数据安全指数平均值,在“技术研发突破、产业体系”等指标方面得分较高,东部地区的雄厚基础和先发优势进一步体现;西部12个城市中,贵阳、成都、重庆进入前十,也有排名垫底的城市。在国家战略政策调整带来的利好因素和后发赶超势头强劲的城市带动等多重影响下,西部城市有望重塑全国大数据安全区域格局;中部8个城市中,各城市间大数据安全指数得分差异较小,整体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安全制度和安全能力发展情况较好,但各城市总指数得分水平较低,较多处于平均线以下,大数据安全发展水平还有继续优化提升的空间。连玉明说,贵阳自2014年以来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始终狠抓产业集聚与融合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测评结果来看,贵阳在36个大中城市中大数据安全指数得分排名第一,其中,安全制度指数排名第二,安全设施指数排名第二,安全能力指数排名第二,安全生态指数排名第一,并在大数据安全立法、灾备设施建设、攻防演练活动开展、城市合作机制建设、安全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细分领域表现突出。贵阳立足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了大数据安全发展总体思路,规划建设了贵阳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和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几年时间里,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渐优。通过不断吸引相关资源聚集,形成全国性的大数据“安全高地”。
治理科技指数发布,广东居首
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治理科技”概念,并通过建构治理科技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治理科技指数进行排名,位居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贵州、安徽、福建、天津和山东。前十名中,东部地区占8位,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占1位,其中,贵州全国排名第六。
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纳入“两个百年目标”的总体战略框架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战略意义。
治理科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治理创新,是基于科学规则的治理体系,治理主体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及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有效治理并对治理效能进行追踪、评估和反馈,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该报告通过构建治理科技评估理论模型,聚焦制度保障、发展环境、支撑能力、场景应用、效能评估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建构治理科技指标体系,衡量和评估国内各地区在推进治理现代化汇总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治理效能。课题组依据国家官方数据和权威机构数据,从治理科技的制度保障指数、发展环境指数、支撑能力指数、场景应用指数、效能评估指数五个分指数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广东、上海、浙江治理科技指数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得分排名前十的地区中,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福建、天津、山东位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只有贵州和安徽跻身前十,而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辽宁居第20名。
西部12省份仅有贵州、重庆、四川三省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余省份得分均低于全国均值。其中,贵州在制度保障、场景应用、治理效能方面成绩显著,在发展环境和支撑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强。总体看,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且“东强西弱”的发展趋势明显。连玉明说,数字技术正在演变成为新形势下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原动力,治理科技引发的治理变革还远未结束,未来治理方式和竞争方式必将超出预期。
同时,治理科技有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治理升级的关键时间窗口期赢得先发优势和引领效应。因此,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业态、新模式,我们既要避免因治理的缺位、错位、越位对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抓住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步伐。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指数发布,福建河南江苏位列前三
《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4》同期公布了中国31个省份“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指数”得分与排名,位居前十的省份分别是:福建、河南、江苏、广东、河北、安徽、辽宁、天津、湖南和重庆。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技术基础的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课题组以代表性理论为指引,构建了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指数,其中又包括了金融稳定、金融风控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三个分指数。
其中,金融稳定指数包含实体经济服务度、政府部门杠杆水平、住户部门偿债能力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金融风控指数包含银行潜在风险损失、互联网金融潜在风险、房产泡沫风险度以及金融制度完备度;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包含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房地产投资效率、财政收入相对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课题组结合总指数与3个分指数的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把2019年中国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指数发展类型分为相对领先型、金融稳定指数领先型、金融风控指数领先型、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领先型和低度均衡型5种类型(如表2所示)。
划分结果显示,福建、广东等总指数得分较高,属于相对领先型;天津、湖南等金融稳定指数得分高,属于金融稳定指数领先型;重庆、河北等金融风控指数得分较高,属于金融风控指数领先型;北京、上海等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较高,属于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领先型;云南、宁夏和海南得分并不理想,但相对均衡,属于低度均衡型。课题组负责人连玉明教授介绍,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来源分散、潜伏性强、扩散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针对我国当下的金融系统尤其是宏观金融环境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将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
课题组通过借鉴和发展相关研究实践以及充分联系我国金融监管实际与自身发展特点,着重围绕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和“控”两个主要方面推出了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指数。
从评估结果来看,我国各省份金融风险防控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整体呈东强西弱的态势。后续应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提高金融稳定指数;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与体系,提高金融风控指数;加强金融改革开放和科技支撑,提高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都市新闻记者 刘昌敏)
转自:天眼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