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 :浙江省如何成为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第一大省 - 社会民生 -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近年来浙江省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处于行业前列。2019年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895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中占比达18.9%。同时浙江省作为钢结构住宅试点,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良好。那么,浙江省是如何成为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第一大省呢?
浙江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作为建筑业的“强省”之一,在全国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也保持着示范引领作用。2016-2019年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增长近十倍,2019年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895万平方米,占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的18.9%。
浙江如何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第一大省?
——建筑业发展给装配式建筑行业带来有力支撑
浙江省是全国皆知的建筑业强省,由此为该省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需求潜力。2010-2018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建筑业产值为2.04万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8.5%,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增大所影响,总产值及占比均较2018年有所下滑。
从浙江省的GDP结构来看,2010-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一直是该省GDP的主要贡献产业,建筑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基本在40%以上。可见,建筑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也为装配式建筑在浙江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使得浙江省十分重视其发展,这也促使浙江省装配式建筑能够做到全国第一。
——政策重视,助力行业发展
装配式建筑行业能在浙江省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和鼓励。2016年8月,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要提高装配式建筑覆盖面,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浙江省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个政策规划目标达到30%占比的省市之一。
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发挥浙江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作用,浙江省的台州市被认定为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共有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4个(杭州、宁波、绍兴、台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3个,位居全国前列。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全国领先
钢结构作为正在兴起的装配式建筑,具有“高、大、轻”三大特征,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2020年国家更是强调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
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要发挥本省的钢结构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应用,加快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的融合发展。
2019年,住建部批复了浙江、山东、四川、湖南、江西、河南、青海7个省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其中浙江省的《浙江省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钢结构装配式住宅500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建装配式住宅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12%以上。
2019年,浙江省钢结构产能为328万吨,位列全国第四,但钢结构应用超过两千万平方米。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钢结构工程优秀建造师”名单,共有101位钢结构工程建造师获此殊荣。其中浙江省钢结构企业的年度“优秀建造师”共占比18%,位列区域第二。
浙江装配式建筑行业前景
——2025年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
未来,随着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在国家顶层设计及产业政策的助推下,装配式建筑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根据浙江省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全省城镇地区新建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10%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累计建成钢结构装配式住宅5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钢结构装配式农房20万平方米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浙江省建筑业下滑令其装配式建筑地位岌岌可危
根据中国建筑协会《201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2019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较上年降幅较大,出现29.09%的负增长;并且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出现了192.66万人的降幅。这也会影响到浙江省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全国第一的地位岌岌可危。
综上所述,由于浙江省的建筑业强力支撑、政策驱动行业发展、钢结构突出表现较强,未来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广阔,为其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突出的优势,才会使浙江省成为目前装配式建筑行业第一大省。但由于今年浙江省建筑业下滑,有被后来者赶超的态势,使得浙江省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受其影响,全国第一的位置岌岌可危。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朱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