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解读
2020年5月,市场成交持续复苏,企业销售进一步上扬。市场层面,5月重点监测城市成交量环比增长19%,近半数城市成交同比转正。多数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继续回升。企业层面,TOP100房企5月单月业绩规模环比增长21.3%,同比增速自4月转正后进一步显著提升至12.2%。
展望未来,年内各城市市场、项目去化将持续分化,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前景值得期许,中高端乃至豪宅市场仍有强劲需求支撑,弱三、四线城市市场下行压力仍不容小觑。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仍将延续销售窗口期。随着半年度业绩冲刺季的到来,房企将进一步加紧供货、加大去化力度,“促销售、抓回款”仍是房企今年年内的重要目标。预计6月企业供应有望放量增长,市场整体仍将保持较高热度,成交也将继续回升。
一、5月市场持续复苏,单月业绩同比进一步提升至12.2%
2020年5月,市场持续复苏,TOP100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915.4亿元,环比增长21.3%,同比增速自4月转正后进一步显著提升至12.2%。与去年全年的月均销售相比,5月百强房企单月全口径业绩也提升近13%。
从累计业绩来看,2020年1-5月TOP100房企累计全口径业绩降幅自3月以来继续收窄,同比下降7.9%。预计6月,房企将进一步加紧供货、加大去化力度,在冲刺半年度业绩的同时,力争将疫情对销售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020年1-5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受疫情影响,均同比降低。截至5月末,TOP30和TOP5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入榜门槛分别降低10%左右至287亿元和175亿元。但相较于4月,各梯队门槛降幅均有不同幅度收窄。
二、百强房企中67家单月业绩同比提升
5月,TOP100房企中有77家单月业绩环比提升,67家企业单月业绩同比增长。其中,碧桂园5月得益于五一期间的促销及线上直播活动,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98亿元,同比增长13.2%,单月业绩规模创年内新高。恒大1-5月实现全口径销售规模2735.7亿元,单月及累计业绩分别同比增长14%和18.2%。
此外,世茂、金地、金茂、招商、龙光、佳兆业、中梁等房企5月业绩表现较为突出,同环比均实现明显增长。其中,金地5月在北京、上海、南京、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业绩贡献较高。如北京华樾北京项目、上海徐汇天悦项目货值较高,并于本月内集中上市签约。5月,金地实现全口径业绩规模228.1亿元,单月同环比分别增长56.9%和35.9%。
三、近半城市成交同比转正,楼市分化与复苏并行
5月,28个重点监测城市供应有所放缓,环比由升转降。成交持续复苏,环比增长19%,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至2%,近半城市同比转正,上海、昆明和南京等同比涨幅皆超6成。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仅深圳环比下降,源于经营贷监管趋严,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交持续提升,上海更是创近年来单月新高,中高端及豪宅项目去化速度显著加快。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继续回升,同比基本持平。近半二三线城市成交恢复至疫前,同、环比皆实现正增长,南京、昆明等市场快速转暖,成交明显放量,高价盘去化速度明显加快,仅大连、苏州、常州等复苏动能减弱,成交环比小幅回落。
展望未来,随着半年度业绩冲刺季的到来,房企必将加快供货节奏,供应有望放量增长,甚至创年内新高。信贷资金整体趋向宽松,仍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的实质性动因,近半城市成交已经转正。而在供应放量的作用下,预计6月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热度,成交也将继续回升。当然,各城市市场、各项目去化将持续分化,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前景值得期许,中高端乃至豪宅市场仍有强劲需求支撑,弱三、四线城市市场下行压力仍不容小觑,购房消费降级、延期已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市场压力更多还是在就业层面,低薪家庭收入或将有所下滑,首付款、月供还贷压力陡增,预计刚需市场仍不容乐观,成交或将明显回落。
四、年内“促销售、抓回款”仍是重要目标
对于房企而言,虽然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一季度以来市场持续复苏,但今年企业整体的去化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销售承压,出于对现金流安全的考虑,“促销售、抓回款”仍是房企今年年内的重要目标。碧桂园表示今年仍将继续加强权益回款考核,世茂房地产也表示要狠抓节点全力回款,希望回款率提升至80%。
而在目前的销售窗口期,房企除了纷纷加紧供货外,还积极加大营销去化力度“促销售、抓回款”,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一方面,部分房企对缩短认购签约付款时间、高首付比例、一次性付款等提供折扣优惠。另一方面,5月房企线上营销活动延续,多渠道营销加码。碧桂园、恒大、富力、复地、石榴等房企都推出了直播售房的活动,通过线上直播、推广以获取线下到访的提升。
转自:克而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