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体系在网信领域的地位
2016年4月19日,习主席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等举措。其中,“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我国网信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网信领域,一些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文献资料、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往往形成一个信息技术体系,该体系及其关联的经济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相应地,市场竞争也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上升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造成了网信技术的高度垄断。为此,我们不仅要突破单项网信技术,还要在信息技术体系及其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胜。
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意义
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首先为了达到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我国网信领域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市场换不到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必须靠自研发、自己发展,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就必须发展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虽然已经是网络大国,但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和服务,大量地来自于外国跨国公司。由此构成的基础设施或信息系统就像沙滩上的建筑,在遭到攻击时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当然,这也是为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最近,中兴通讯因“违反美国的出口禁令”而被美国司法部等课以8.9亿美元巨额罚款。这充分显示出我们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过于依赖外国的短板。
创新成果如何从“不可用”发展到“可用”、“好用”
习主席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这里将“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化引导”联在一起,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网信核心技术往往都是用出来的。例如业界有“软件到3.0版才好用”的惯例,这对硬件也基本适用,说明任何核心技术如不通过大量使用,没有进入市场的良性循环,往往难以发展成熟。
为此,自主核心技术在刚研发出来,还未进入市场良性循环时,需要通过市场化引导,推动创新成果闯过“不可用”到“可用”、“好用”等发展阶段。市场化引导对于构建信息技术体系来说更为重要。不能凭想象将刚研发出来的一些软硬件整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实际使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最终完成所有软硬件之间的适配,形成一个可实际使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此,需要通过某种专门设置的特殊市场(例如政府采购),接受这些“不可用”的技术,在使用中使它们从“不可用”发展到“可用”,甚至发展到“好用”的阶段。
桌面计算机领域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与Wintel之争
桌面计算机领域历来被Wintel体系所垄断竞争,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中国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雏形已经出现。目前占垄断地位的“Wintel体系”的核心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中国要构建的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核心是国产Linux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的技术难分高下。当前在云中心和服务器端,Linux占优势;在桌面端,Windows占优势。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桌面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的份额超过95%。这几年,国产Linux通过政务信息化等工程的市场化引导,已有较大起色。目前已有规模达到万级用户的政务云服务,前后台都基于国产自主可控软硬件,用户体验很接近于Wintel产品,整体水平基本上达到“可用”水平。不足之处主要是生态支持还不够,而这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完善起来。
为了更好地与Wintel相抗衡,有关厂商现正着手制订一个统一的“桌面操作系统参考平台”,有望结束过去“七国八制”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桌面领域,已形成3家主力国产CPU,即申威、飞腾和龙芯。这样,国产桌面计算机架构将是“1+3”,即1种国产操作系统+3种国产CPU。
应当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中国信息技术体系的短板。尤其是集成电路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集成电路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设计使用的EDA工具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前述中兴事件表明,集成电路产业受制于人是一个重大隐患,必须急起直追。
当前,围绕“Win10政府版”之争正在进行之中。一个所谓“Win10政府版”正千方百计企图打入政府采购市场,对此不能等闲视之。作为国产Linux操作系统市场化引导的政府采购市场,如果被“Win10政府版”占据了,那么国产Linux操作系统将无立足之地,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将面临灭顶之灾。
政府采购市场在中国整个市场中只占很小部分,Windows的其他版本也都能销售。所以,在这一小块市场里对Win10一个版本的处置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市场是否开放的大局,也不涉及很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确实关系到中国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成败。
众所周知,Win10采用的可信技术内涵违反中国的《电子签名法》和《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我国已出台《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所谓“Win10政府版”并未通过安全审查。“Win10政府版”尽管被冠以“技术合作”名义,不过微软已声明“将保留所有关于Win10的技术知识产权”,而短期内中方也不可能消化其海量源代码,与其说是“技术合作”,不如说是代理销售。
目前在中国,与“Win10政府版”相呼应,也有人推“国产x86CPU”,出现了一个“中国国产Wintel”的联盟,似乎垄断世界市场的Wintel体系可以变成“中国国产Wintel”体系了。大家知道,Wintel有性价比高、易产业化等优点,但它是美国的,这些年来,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没能把美国的Wintel变成他们国产的Wintel,那中国怎么可能把它变成“中国国产Wintel”呢?
可以发现这样做往往是忽悠,或是有知识产权隐患,或是属于贴牌。有的项目给了支持,在程序上也有问题。如果能摆在桌面上公开论证或者委托权威机构测评,都过不了关。
众所周知,在卫星导航领域,我们之所以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因为不可能将GPS系统变成“中国国产GPS”;同样,在桌面电脑领域,我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也是因为不可能将Wintel变成“中国国产Wintel”。
人们不禁要问:基于中国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计算机已经基本“可用”,与Wintel的差距不过三五年了,难道还要推倒重来,把在20年左右时间里,辛苦发展起来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国产基础软件等所有国产技术体系上下游的软硬件都统统推倒,走上“中国国产Wintel”的不归之路吗?
这次“永恒之蓝”勒索病毒事件凸显采用Windows这类外国核心技术的风险。由于我们不掌握它们的知识产权,没有源码,难以发现漏洞,补丁也得依赖别人提供,从而在网络对抗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据说,这个勒索病毒是从NSA研制的黑客工具库中漏出来的,而这类工具的数量可能上千,由此可见,这些外国技术和设备的安全风险是多么的严重。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最重要的是立足自主创新,大力采用国产安全可控的技术和设备。这样,上述那些黑客工具就大多无效了,而他们要针对我国自主技术再做这类工具难度会大得多,何况我们能自己分析和发现漏洞,能自己打补丁,从而将网络对抗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之,这次勒索病毒事件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可以促使我们丢掉对“中国国产Wintel”之类的幻想,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最终将国家网络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