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得出“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元。
2017年将是水污染治理产业的“大年”。
近期在“2017(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做出上述预测。
吴舜泽表示,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编制过程中,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得出“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元。
2017年将进入投资高峰,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密集发布,水环境产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水环境PPP项目热度最高。截至今年1月,在财政部入库PPP项目中占21.55%的环保类项目中,超过八成为涉水项目。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肖琼预测,2017年万亿级水环境治理项目市场将释放,今明两年将有更多百亿级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出现。
水环境综合服务时代来临
在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政看来,水环境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历史实际上并不长。
刘永政表示,过去该行业主要由单个资产分散经营。在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力的推动下,引入了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企业成为投资主力,政府垄断转变为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市场培育出了专业化发展的优秀企业,水环境综合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肖琼也表示,当前已走过了大家普遍垢病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体项目治理阶段,进入水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开始标本兼治,并已成为目前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要求的不是单一的治理方式,而是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关心治理过程,同时更关心治理效果。所以,需要综合化、规模化、建设运行一体化、融资技术服务全面的解决方案。
两年前颁布的“水十条”更是推动了水环境产业的迅速发展。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透露,编制该政策时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加5063.4亿元。
环保细分行业和领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对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业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制造业两大领域的带动作用最强,其中对前者影响最大,直接贡献为0.42万亿元,间接贡献0.11万亿元。
产业发展也出现了颇多亮点。
目前,水环境产业正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参与环保公共服务,向提供综合环保服务拓展;水体环境、工业污染源、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监测、污染防控和安全预警一体化的监控服务业成亮点;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目标的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服务,将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的新辟战场。
从产业营收来看,以“水十条”准备工作为主的2015年,水环境产业营收已接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2016年是大规模实质性推动的第一个整年,2017年则是完成阶段目标的关键一年,因此今年水环境产业无疑将更上层楼。
2万亿黑臭水体市场待挖
在2017年的阶段目标中,黑臭水体治理最为紧迫,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水十条”的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但其治理进度不尽如人意。
在3月20日的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介绍,目前全国224个地级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082个。这一数据在2016年4月是1861个,黑臭水体数量不减反升。原因在于,环保部环境卫星的新识别,公众参与举报,以及部分地方整治后的反弹。
2082个黑臭水体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治理,22.8%开展项目前期。也就是说,治理时间过半,但还未完成整治的比例超过六成。
其中,被要求今年底完成任务的36个重点城市共有黑臭水体676个,完工比例仅44%,仍有146个尚未开工,有233个正在整治。
离考核约莫还有三个季度的时间,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近日于杭州召开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用“任务十分艰巨”来形容整治工作。
肖琼分析称,除了地级以上城市,国内还有1875个县级市、县和自治县,如果每一个地区至少有一条黑臭水体,全国还有近2000条黑臭水体治理需求待释放。
在切实的需求下,近期释放的黑臭水体市场会超过2万亿元,其中一半以上在污水处理的控源截污市场。据E20研究院的调研以及测算,在2017年左右,2万亿的市场空间释放会到达一个顶点。
百亿级PPP项目落地
在“水十条”时代,PPP不得不提。
粗略统计即可发现,各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大部分都是PPP项目。截至2017年1月,财政部入库PPP项目总计10828个,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1.55%。
环保类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水利、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占比最高,超过80%。
PPP既是一种融资方式,更是一种治理方式。这种模式的新一轮兴起,改变了水环境的产业格局和项目市场体量。
吴舜泽分析称,由于PPP模式整体体现规模比较大,需要更高的投资,传统环保公司业务很难全面覆盖,所以整合兼并上市公司也成为环保市场的主流。
上市公司纷纷延伸业务链条,拓展业务范围,构建环保大平台,以承接更为复杂的PPP项目,实现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的目标。特别是质量改善和PPP模式往往与投融资挂钩,环保投融资的介入,使整个环保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增加。
在传统市政项目时代,单体项目量达到10亿元已算大项目。而PPP时代,单体项目规模普遍在10亿元以上,大项目规模已超百亿元。去年北控水务、启迪桑德、葛洲坝、碧水源、中电建联合中标的通州水环境治理项目,项目金额高达233.5亿元。
E20研究院调研发现,百亿级的PPP项目开始落地,并预测今明两年会有更多百亿级项目出现。
对于企业,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主任王天义建议,要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投融资、技术创新、工程建造、规划设计、成本控制、PPP模式的对应能力等。
那些早早入场的公司则开始为将来做打算。
东方园林去年中标了合计805亿元的PPP项目,其中四分之三为水环境类。能中这么多标的,该公司副总裁贺云良表示,靠的是长期准备和战略先行的理念,公司五六年前就开始研究并布局水环境业务。考虑到2017年将是水环境PPP项目大爆发的一年,明后两年只能摸到尾巴,因此公司已开始了后PPP时代的研究。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